會盟之上,眾人在經過一番喝酒吹皮之後,開始了正式的商議。
河內郡太守王匡第一個發言,只見他緩緩的站起了身子,沉聲說道:“我們這次出兵是奉行大義的,我覺得應該推選出一個盟主,由盟主統一調動,如此才好進兵討伐董卓。”
曹操自認當不了這盟主,而且早已經想好了讓誰來當盟主,這時候順著王匡的話,繼續往下說道:“我覺得袁本初家四世三公,應當選盟主。”
“袁本初確實夠資格。”
“論家世,論實力,他都足夠了。”
“……”
一群人跟著吹皮了幾句,袁紹謙虛的再三推辭,但是眾人非他不可,除了袁術不爽之外,其他人都支援袁紹。
袁紹虎軀一震,沉聲說道:“既然大家都推舉我,那我定會竭盡全力討伐董卓的。”
於是乎,這個盟主之位就這麼敲定了下來,而袁術還是被分配去監管糧草了,爭不過袁紹啊!
次日,曹操命人築起一個點將臺,周圍遍插五方旗幟,上面設定了白旄、黃鉞、兵符、將印,隆重地邀請袁紹登上盟主壇,擔任盟主之位。
袁紹整理了衣服,佩戴好長劍,慷慨激昂地首先焚過香,禮拜了天地和眾人,然後英雄偉岸般登上了盟主壇,宣讀盟辭,接著歃血為誓,搞得一群人都激動得不得了。
歃血為誓就是以牲血塗於口旁起誓,表示決心,這看得黎川有點小小的噁心啊!
諸侯們全都涕淚橫流,情緒激盪,看得黎川也是腦門冒汗,有必要激動到哭的地步嘛?看不懂看不懂,怪不得這些人大多都是忠義之輩。
歃血盟誓以後,袁紹走下盟壇。
眾人蔟擁著袁紹升帳,坐在中央位置,兩邊依照爵位高低和年齡大小分別坐下。
飯食酒菜很快就端了上來,歌舞表演也搞了起來,酒足飯飽之後,眾人才開始商議討董事宜。
曹操說道:“今日我們確立了盟主,大家就必須聽從盟主的調遣,共同匡扶國家。”
袁紹說道:“我既然承蒙諸位推為了盟主,那就必定做到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諸位應當遵守,不要有所違犯,否則我必定秉公執法。”
“盟主之令,必定遵守。”
眾人都點了點頭。
“我提議我們兵分五路,一路去打汜水關,一路佯攻虎牢吸引火力,一路奇襲洛陽後方,一路去阻斷函谷和洛陽的聯絡,最後一路去打滎陽,斷了董卓的後路。”曹操說道。
黎川覺得曹操的想法很好,把十八路諸侯兵多將廣的優勢發揮得很好,而且讓各諸侯單獨作戰的話,肯定會全心全意,不然消耗的可是自己的兵力。
曹操說完後,黎川看了袁紹兩眼,他果然搖了搖頭,站了起來。
“孟德此計不錯,但在我看來,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從虎牢關碾壓過去,我們十八路諸侯一起,難道還搞不定一個董卓嗎?”袁紹很是自信的說道。
黎川聽到這話笑了,這袁紹果然打得一手好算盤,這想法對於他來說簡直就是百利而無一害,反正只要大家一起上,絕對能幹翻董卓。
大決戰贏了那就是袁紹指揮得當,失敗了那就是其他人不效死力唄!關他什麼事?反正這鍋也好推,不對他的名聲有所影響。
諸位聞言也紛紛同意了下來,大致戰略確定了下來之後,袁紹便問道:“誰願領先鋒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