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從火鳳凰開始的特種兵> 第2667章語不驚人,死不休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667章語不驚人,死不休 (2 / 3)

太陽的核心溫度,也只是1500萬到2000萬攝氏度。

目前人類可以利用使用的最高耐溫金屬—鎢金,也就3400攝氏度便融化了,熔點還是低,難以滿足。

太難了!

什麼是研究瓶頸。

這就是了!

不只是我們炎國,各國的團隊在可控核聚變上都遭遇了短期內無法跨越的瓶頸。

現在這個年輕人說有所突破,大家真的都不敢相信!

不是質疑,而是太清楚可控核聚變有多難以實現。

前SL物理學家,託卡馬克之父,曾經說過一句至理名言:當整個社會都需要的時候,聚變就會實現。

六十年過去了,核聚變研究可謂是跌宕坎坷,也是令人感嘆不已,時至今日,仍無法真正實現。

最核心的問題,也可以說是所有可控核聚變研究共同的難點,我想只有一個,那就是:如何實現真正的輸出大於輸入。

在達到這個目標之後,研究才有了意義。

目前的試驗的主流方案就是,託卡馬克裝置,其核心就是磁場的強弱決定了密度和溫度的上限,裝置的大小則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約束時間的上限。

但這條路能走多遠,取決於兩件事:第一,我們能穩定產生多強的磁場?

第二,我們的裝置能造得有多大?

解決了這兩件事,並不等於就能攻克核聚變,幾乎所有對於可控核聚變的研究都繞不開等離子體。原因很簡單,只要溫度足夠高,電子就會從原子中脫離出來,物質的第四態就會顯現。

等離子的運動方式,難以捉摸,目前只能靠,近似計算或者近似模擬,全世界都沒有辦法法準確求解這些偏微分方程。

或許是這個時代的數學工具限制了我們,或許是更深層次的物理法則沒有被揭示,又或許這就是自然對人類預測能力所設的一個天花板。

當然,在場的科研人員都知道,科學就好像牛頓研究萬有引力,一個蘋果就能靈感一閃。

講臺上,張陸看著下方沉默的人群,一雙雙錯愕,困惑,不敢置信的眼神,繼續道:“我對託卡馬克裝置進行了改進,不需要環形裝置,而是圓形裝置,提供有效介面。”

“同時,採用了最新超導材料,超越了目前臨界電流最大的超導材料是鈮鈦合金,可以透過更大的電流,產生更強的約束磁場。”

“可控內壁,也是我最新研發的材料,可以抵抗聚變中子的衝擊。”

就在張陸停頓了一下,開始開啟檔案的時候,臺下發出一陣的騷動。

最新超導材料?

也就說,他研究出更先進的超導材料?

這……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