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鄭芝龍最大的煩心事就是來自大中朝那邊對他的勸降了,大中皇帝肖天健派出了明朝大臣錢謙益,親自南下來到了福建,帶來了一封肖天健的親筆信,這封信之中,肖天健力陳了明朝的闇弱和腐朽,並且在信中對鄭芝龍闡明,他們皆為漢人,不該如此再自相殘殺下去了,國家必將一統,不管他們這些人如何抗拒,也改變不了這個現實,至多也就是拖延一下南明小朝廷的覆滅時日罷了,這麼做只能徒增傷亡,空耗漢人的國力。
而且肖天健告訴鄭芝龍,現如今作為中國人,他們最應該先考慮的就是北上遼東,儘快的將建奴這個漢人的心腹之患徹底的從遼東土地上清除掉,還天下百姓一個太平。
另外肖天健還在給鄭芝龍的信中,闡明瞭他對於海商的意見,告訴鄭芝龍,他的大中朝絕不會再效仿前明,行封海之事,准許海商出海行商,並且還將對海商進行鼓勵支援。
對於他們鄭家,肖天健也表示十分欽佩,因為肖天健知道很多他們鄭家的事情,他們鄭家雖然曾經為盜,但是後來接受招撫之後,卻為中國人做了很多事情,維護了南洋中國海商的權益,這一點肖天健對鄭芝龍表示讚賞,並且保證,只要鄭芝龍率領鄭家歸順大中朝,那麼他可以保證鄭氏族人的安全,絕不會加以迫害,更不會抄沒鄭家家產,保證鄭家的商業利益,同時可以封鄭芝龍靖海公,希望鄭芝龍能以民族大義為先,不要再興兵和大中朝為敵。
甚至於肖天健還保證,如果鄭芝龍投順大中朝的話,連紹武帝他都可以保證不殺。
肖天健的這封信這句話對於鄭芝龍的打動很大,特別是有關禁海的問題,讓鄭芝龍頗為心動,再加上錢謙益此行來到福建之後,也力勸鄭芝龍不要繼續再與大中朝為敵,還是速速投順大中朝為妙,再加上他提起了諸多大明前朝名臣,現如今都已經轉而為大中朝效命,肖天健乃是一代明君,絕不會食言而肥,事後對鄭家不利。
鄭芝龍對此更是心動了起來,因為事情在哪兒放著,前朝的重臣之中,比如盧象升、丁啟睿、孫傳庭、呂維祺等等,現如今都被肖天健重用,並未因為他們曾經和肖天健為敵,便被肖天健追究,相反還委以重任信任有加,所以肖天健說不會事後追究鄭家曾經與他為敵,這話他鄭芝龍是相信的。
所以在見到了肖天健這封信,和聽罷了錢謙益的規勸之後,鄭芝龍其實已經開始動搖了起來,不想再與大中朝為敵了,畢竟他和其他大明的死忠不同,之前他就不是什麼朝廷命官,而且最初也是跟大明朝廷為敵之人,只不過是後來接受了熊文燦的招撫,故此對大明也談不上什麼忠誠,之所以跟著在福建擁立紹武帝,其實還是因為他生怕大中朝攻下福建之後,對他們鄭氏家族不利,抄沒他們鄭家的家產,所以他才會選擇跟大中朝為敵。
現如今既然大中皇帝已經明確表態,在他投順之後,對他們鄭家之前所做既往不咎,保留他們鄭家家產,還保證他們海上行商的權力,那麼他們便沒有理由,繼續跟大中朝死磕到底,最終落得一個跟著明朝殉葬的下場。
在鄭芝龍看來,他們鄭家的根基還在陸上,如果大中朝攻佔了福建,他們倒是可以帶著船隊退守澎湖,甚至於可以搶了被荷蘭人所佔的東蕃(臺灣),但是他們畢竟卻還是要以海上行商為生,澎湖和臺灣可供他們使用的資源相當有限,雖然現如今他們的水師可以在大海上稱雄,但是他也看出這個大中皇帝肖天健乃是有雄才大略之人,這僅從他可以短短數年時間,便平定北方並且推翻大明王朝這些事情上,就能看出來,此人肯定不是好對付的。
而且從肖天健給他的信中,他也可以看出來,肖天健非常看重大海,對於\\大海上的事情也十分精通,所以即便是他暫時可以領著麾下水師,稱雄大海之上,但是肖天健也絕不會坐視他縱橫大海之上,對大中朝形成威脅,遲早有一天,他可以利用整個國家的資源,打造出一支遠超過他鄭家的強大水師,將他們鄭家集團,從南洋徹底的抹去。
所以事到如今,在形勢所迫之下,鄭芝龍其實已經沒心思繼續和大中朝對抗下去了,在陸上他知道,憑藉他一省之力所招募起來的軍隊,根本就不是大中朝的對手,福建的丟失僅僅是時間的問題。
對於這一點,他年前的時候,將幾個弟弟以及麾下重臣都招到了一起,詳細的商議過了一次,但是對於是否投降大中朝,目前他們內部還有一些爭議,而爭議的主要原因,並非是投不投降刑天軍這件事,而是怎麼投降,投降之後他們鄭家的水師該怎麼辦的問題。
鄭家上下其實也都能看到,大明其實在京師陷落的時候,便已經算是覆亡了,現如今南方的兩個小朝廷,也成不了大業,想要再將天下奪回來,憑藉著他們的實力,基本上是不用想了,而且大中軍兇悍的很,根本就不是他們可以對付得了的,與其被大中軍滅了,倒還不如現在識相一點先投降比較好,這樣也可以保全他們鄭家集團的實力。
但是之所以會有人反對,並不是有些人不想投降,而關鍵是在怎麼投降的問題上,鄭芝龍手下很多人提出,投降可以,但是他們鄭家在投降之後,鄭芝龍要做福建王,他們鄭家也要儲存現如今的軍隊,特別是水師要置於他們掌管之下。
對於這一點,鄭芝龍也是同意的,畢竟這天下誰手裡面有兵有將,誰就腰桿子硬朗,於是年前的時候,鄭芝龍便暗中將他們投降大中朝的條件告知了受命前來遊說他的錢謙益,但是錢謙益立即便回絕了鄭芝龍的要求。
錢謙益在被肖天健俘虜的這段時間,作為一個名人,錢謙益並未受到大中軍的迫害,而且錢謙益和丁啟睿私交還算是不錯,丁啟睿投降肖天健之後,錢謙益雖然沒有出仕在大中朝當官,但是卻獲准出門走動。
肖天健在請錢謙益出使福建的時候,便跟錢謙益說起過有關鄭芝龍納降的一些條件,其中說的明白,大中朝決不允許私人武裝盤踞一方,鄭芝龍如果願意投順大中朝的話,那麼他可以確保鄭家財產和商船隊的安全和利益不會受損,但是鄭家水軍卻必須要歸於大中朝的治下,進行重新整編,鄭家的兵將也都要納入到大中軍的旗下,統一接受大中軍的排程和任命,願意留在水軍之中的,肖天健會量才為用。
鄭芝龍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才將投順大中軍的事情給拖了下來,畢竟他們這些人最早的時候,便是亦盜亦商出身,在海上縱橫憑藉的就是他們的武力,現如今大中朝要求他們交出武力,這讓他們都不放心,擔心一旦交出武力之後,就連商業利益也無從保證。
特別是現如今他們幾乎可以獨霸南洋,就算是紅毛人和弗朗機人也要看他們的臉色行事,一旦交出水師的話,今後他們無法再在南洋行船,這件事鄭芝龍不想答應,他的弟弟鄭芝彪、鄭芝豹都不肯答應,於是投順大中朝的事情也就此拖了下來。
這事情一拖,就起了變化,大中朝勸降鄭芝龍的事情不知透過誰走露了風聲,傳到了福建紹武帝和福建巡撫張肯唐的耳中,張肯唐立即便找鄭芝龍質問這件事是不是真的,鄭芝龍為此很是尷尬,無奈之下矢口否認,並且表示要在年後便發兵北伐,克復南京。
這句話簡直就是笑話,誰都知道現如今僅憑他們的力量,能守住福建就謝天謝地了,鄭芝龍信口開河說克復南京,根本就是信口開河。
如此一來,非但沒有打消張肯唐和紹武帝對鄭家的疑慮,相反讓紹武帝更是感到了驚慌失措。
鄭芝龍正在安平鄭家城中為了是否該投降大中朝傷腦筋的時候,忽然間鄭芝龍的弟弟鄭芝彪從外面闖了進來,驚呼道:“兄長!大事不好了!紹武帝今早突然間在張肯唐率領的一千多明軍的護送下出了泉州城,朝著廣東方向逃去,他們已經不相信咱們了!”
鄭芝龍聽罷之後,立即驚得丟了茶碗,騰身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