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葬明> 第三十一章 攻關受挫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一章 攻關受挫 (1 / 2)

從大部分明軍的兵卒對於建奴的情感來說,他們誰不恨建奴?這些土生土長在關遼一帶的兵卒們,誰在關外沒個個把親戚,可是這麼多年來,隨著建奴的興起,帶給了關外漢人無比慘痛的災難,幾乎每個人多多少少的都跟建奴有點血仇,所以當兵的是並不想去給建奴當狗的,真正想要投降建奴的主要還是那些試圖保住性命和撈取榮華富貴的軍將們,現如今吳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間清洗掉了部曲之中那些試圖投降建奴的軍將之後,當兵的自然也就沉住氣,開始和建奴軍死戰了起來。

明軍野戰實在是爛菜的很,但是守城的本事卻可以說真不含糊,加上他們手中有充足的火器,當大批建奴軍發動進攻的時候,山海關一帶各處關牆上可以說是銃炮齊發,多爾袞組織起來的前兩撥攻勢,幾乎根本連城牆都沒有摸到,便被打的丟了一地的屍體和傷兵敗退了下去。

多爾袞這才發現,他們建奴一方原來收買下來的那些明軍叛將,這個時候弄不好是已經被收拾了,抑或是轉變了心意,總之他所派兵猛攻的每一處地方的明軍,在這一天的戰鬥之中,都無一例外的表現出了極強的戰鬥力,和堅決的抵抗意志。

輕敵之下的多爾袞,頓時便收穫了一杯苦酒,被派去攻城的諸軍,半天時間下來,便被打死打傷了數百人之多,但是對於攻打關城卻沒有取得任何效果。

多爾袞這個時候也知道,原來投機取巧的心思現如今都可以丟到爪哇國去了,想要再輕取山海關,已經成為了不可能的事情,接下來他唯有采取硬拼死戰的辦法,來攻下這座天下雄關了。

於是多爾袞和多鐸以及阿濟格等奴酋們,只得一邊大罵漢人無信,一邊重新調整部署,將大批火炮以及漢軍旗的兵馬調上來,對山海關發動攻堅戰。

此時經過兩年多時間的整編,原來僅有兩旗的漢軍旗現如今已經被擴張到了八旗,兵力也從最初僅有一兩萬人,發展到了現在的七八萬人,實力可以說是直逼女真八旗,遠超過了蒙古八旗的實力。

而且漢軍多是遼東漢人和投降建奴原來的關遼軍的明軍兵將組成,明軍善用火器,這一點被皇太極充分的利用了起來,這兩年來建奴們想盡辦法蒐羅各種火炮,並且嚴令漢人工匠鑄造各種紅衣大炮,加強漢軍旗的火力,同時也令工匠打造這個時代還算是犀利的鳥銃,以及蒐羅庫房中繳獲自明軍的那些鳥銃、三眼銃來武裝漢軍旗的兵卒,這一切都是因為崇禎十一年的時候,他們在刑天軍手頭上吃了大虧所致,所以他們想要透過這種手段,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同樣的戰法,來對付未來入關之後,可能碰上的刑天軍。

現如今經過這兩年多的整備之後,漢軍旗的戰鬥力大增許多,火力上比起關寧軍絲毫不弱什麼,甚至於在重炮方面,戰力遠超過了關寧軍的炮火。

此次隨多爾袞一起充作前鋒的兵馬之中,便有小一半的兵力屬於漢軍旗,這些漢軍受命之後,立即便推動火炮,列陣在了山海關一帶,揚起了炮口,對準了山海關關牆和關城。

在下午的未時時分,多爾袞便再次下令發動了對山海關一線的猛攻,無數建奴的大炮隨即便轟鳴了起來,這麼多火炮齊放,在建奴軍成軍之後的歷史上實屬罕見,也只有前段時間他們在圍攻寧遠城的時候,才集中起了這麼多火炮進行齊放,所以一經開火,整個山海關外,便如同火山爆發一般,被震得是地動山搖。

各型炮彈隨即便劃破長空,呼嘯著落向了山海關沿線的關牆之上,頓時變打的關牆上磚石亂飛,明軍方面也立即便出現了大量的傷亡。

無數建奴的漢軍,在重炮轟擊之後,也立即便喊殺震天的抬著各種攻城器具,如同螞蟻一般的朝著山海關一帶發動了進攻。

此時守軍一方也開始發炮還擊,雙方的炮彈在空中是你來我往,不斷的灑落在敵人的頭上,戰爭的殘酷在這一刻,被表現的是淋漓盡致,不管是誰的炮彈落下,都將帶走幾條生命,即便是沒有落在人群之中,打在關牆上面,也打的關牆是磚石橫飛,長城上到處都佈滿了坑坑窪窪的彈坑。

作為守禦一方的明軍,這還是第一次面對著這樣密集的火炮轟擊,他們沒想到短短几年時間,現如今的建奴軍之中便有了這麼多重炮,特別是那些重達千斤以上的紅夷大炮,每一炮落下,都打的城垣上的建築磚石亂飛,落在城中則打的城中的建築房倒屋塌,什麼防禦設施在這種重炮的炮彈面前,都如同紙糊的一般,許多敵臺被建奴軍的重炮命中,沒有多少發便被摧毀垮塌了下去,十幾斤的炮彈實在是威力巨大,城牆上每中一彈,便如同發生了一次小地震一般,堅固的長城城牆不斷的發出著顫抖。

於是一些兵卒們便開始害怕了起來,一些地方的官兵開始爭先恐後的想要逃下城牆,去躲避建奴的炮擊。

趙通現如今一夜之間便成了山海關之中的英雄,而且當即被吳襄提拔成了千總,獨自領兵鎮守了一段城牆,當建奴軍的重炮開火之後,他所在的位置也遭受到了炮擊,幾個手下當場重炮,便化為了一團血霧,屍身變成了殘塊飛散的到處都是,更有一座敵臺承受不住炮彈的猛擊,一下便垮塌了下去,包括敵臺內的二十幾個守軍和敵臺上的十幾個炮手,瞬間便消失在了瓦礫之中,被活活的埋在了下面,甚至於有些人還沒有死,在廢墟下面發出著悽慘的求救聲。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