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你不是貪官汙吏,御貓賈琮若是想要查你,哪裡找不到些錯處來?
秦淮河畔多有才子佳人的故事,像賈琮南下這種重磅訊息,早就在這裡傳的沸沸揚揚,特別是他一道手令就讓南直隸官場、商場大震動的事。
不過這些才子也就是吃瓜看戲,官場、商場上的事,與他們有關卻也無關。
初秋時節,秦淮河畔風景正好。
大傢伙樂一樂八卦幾句也就算了,但接下來的事就是他們仕林自己的大事了。
“咦?今日的《仕林時文》上,竟然有那個男人的文章!”
“嗯?誰?永豐侯?我看看……”
“誰是最可愛的人?不夠文雅啊!”
這是眾人看到這一期《仕林時報》頭版文章的第一反應,毫無文采平鋪直敘的題目,確實不符合賈琮六元魁首的盛名。
全篇並非辭藻華麗之文,而是採用了一則則紀實故事的方式,從頭至尾的講述了義務教育之策的提出、建議、籌劃以及實施。
包括文安公主林仙子與賈琮聊及孔聖人有教無類,以及國朝教化之事後,兩人頭腦風暴設計出了義務教育這一概念。
然後寫了一份條陳,第一次將推行義務教育擺在了皇帝老爺的案頭。
之後便是皇帝老爺恩澤萬民,從宮中內庫拿出了數百萬兩白銀,於京畿之地試行此策……
其中朝廷的反應,銀錢的籌集以及最開始的艱辛,賈琮都是利用一個個禮部官員包括黛玉在內的諸多功臣的小故事,將其展現在眾人眼前的。
最讓眾人動容的,是那些禮部小吏為了這百年大計,不避寒暑的奔走在京畿的各個角落,為公學選址、聘請夫子教授,督促勸說百姓將適齡兒女送去學堂等等一應事務辦理的井井有條。
等到正式推行全國,光是每年耗費的銀子就是難以想象的。
“朝廷每年在公學上的投入,竟然高達一千一百二十八萬兩!”
畫舫上的一人突然驚呼一聲,瞅著報紙上的數字一臉的不可置信。
明明只是一所小小的公學……
等等,一里之地一所公學,萬里疆域那得多少所?
朝廷要要供應學子們的書籍,給夫子教授的薪俸,以及推行蛋奶工程以強少年體魄……
一千多萬兩白銀,看似很多,怕也只是堪堪夠用吧。
這時有另一人眉頭緊鎖,因為他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似乎在這片江南富饒地,人們談及如今文華興盛,只會說起某塊石碑上刻著的“仁義賢紳”、某位大義豪商,似乎從未提及朝廷在這其中的付出,以及那些朝廷官吏辛勤的勞作。
月票推薦票
今日先更到這裡,明日繼續!
最近略忙,有可能更新會遲一點,抱歉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