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買這麼多吃食零嘴做什麼?”
劉恪很不理解賈琮撒銀子的行為,從永定門進城後,賈琮就在一路花錢,還都只是買些很平常的小玩意小零嘴。
他明明已經吃不進去了……
“我在看國朝的物價,依此來推算分析,看看老百姓過的怎麼樣。”
隨著對外擴張的暫時停滯,因戰爭而繁榮起來的經濟暴漲會進入一個瓶頸,而且很容易出現產品滯銷,最終引發經濟危機。
這對於剛剛起步的天朝商業大發展是致命的,偏偏賈琮在經濟學上是個半吊子。
倭島上的銀子不斷往中原流,物價的漲幅是註定的。
不過看來朝廷中的“經濟學家”還是清醒的,沒有被短期的利益矇蔽了雙眼。
相比他離京之前,關乎老百姓的肚子的米麵糧肉,漲幅微乎其微。
這就夠了。
只要老百姓不餓肚子,一切都好說。
賈琮簡單的跟劉恪解釋了下自己的擔憂,老十三聽了個滿腦子問號。
什麼經濟危機,什麼通貨膨脹,不懂,完全聽不懂。
他拿起一串糖葫蘆咬了一口,滿不在乎的說道:“這事你可以去問問伱那岳丈老子,如今是他管事……”
“哦?文尚書不是回京了嗎?戶部的事怎麼還是我岳父管著?”
文廉回京後,財政大權自然要交回其手中。
按說財相雖品級不如內閣諸輔,但與吏部尚書一樣,戶部也是有極高的自主權,很多時候,內閣也不能強行越級管理。
卻見劉恪撇撇嘴,壓低了聲音在賈琮耳邊小聲道:“這事還得從數月前說起,朝廷不是打算建個官辦銀號,打造新錢,發行紙幣嗎?這事算是捅了馬蜂窩……”
在走進宮門前,賈琮總算弄清楚瞭如今朝中最大的一樁事。
朝廷為了將紙幣的發行權從民間收回來,打算建立官辦銀號,統一全國的貨幣發行與流通。
這直接觸動了整個大夏民間銀號錢莊的利益,反對之聲比當初革新科舉制度還要大。
據說江南、蜀中、三晉之地……凡商業繁榮之地,盡數動盪不安。
為此,內閣不得不再次出手,派出以戶部尚書文廉為首,從六部五寺抽調數名精英,聯合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組成的督查組,先去了山西,如今應該在去蜀地的路上。
新任禮部左侍郎徐晉在山西殺的人頭滾滾,坐實了“儒魔殺神”的稱號。
凡是與銀子有關的,就沒有一次不流血的。
賈琮也算是看明白了,只要事關利益,特別是這種暴利行業,就從不缺膽大包天之徒。
一路上,賈琮的心思基本都放在了發行紙幣這件事上了,根本就沒有注意神色變得肅穆的劉恪,以及宮中頗為肅殺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