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琮把石見銀山今年本該送去京城的銀子,硬生生扣下了三成。
整整數百萬近千萬兩的銀子,除了安民所需之外,全部被送去工部的各大工坊以及礦山裡了。
硫磺、硝石等原料的消耗差點逼瘋了接了單子的船隊,就這,也才算是堪堪供應上了每日的炮擊所需。
對於賈琮愛惜將士性命的舉動,王子騰只是覺得這小子有些婦人之仁。
劉怡倒是對其頗為欣賞,甚至還專門給他的四弟,當今的皇帝老爺寫了一份信,解釋了賈琮扣下銀子的緣由。
事實上皇帝老爺比賈琮更珍惜治下兒郎的性命,國朝現在什麼都不缺,就他孃的缺人。
這些能征善戰的好兒郎,每一個都是皇帝老爺的寶貝蛋兒。
王子騰刷刷幾筆就簽好了文書,扔給親隨後就站起身來,看向帳外扛著鋤頭回營休息的兵將。
“咱們現在有的是時間跟矮矬子耗,圍而不打,急的是矮矬子。該炮擊繼續炮擊,該屯田繼續屯田。城中斷糧應該有七日了,我倒也看看,這群矮矬子還有水溶那個陰陽人還能撐幾天?”
賈琮甚至將屯田令下達到整座大營了,十餘萬大軍被分成了好幾部分,每日除了圍城巡邏外,都領到了屯田的任務。
七月底了,京都城外本就肥沃的土壤又被血浸了一次,正是長糧食的好地方。
水稻肯定是來不及種,種土豆又有些浪費,那就種玉米吧!
十萬人揮動鋤頭,那情形便是王子騰都沒有見過的盛景。
賈琮更是讓人編出了各種故事,往剛剛佔領的倭島各地傳揚天朝將士的正義與偉大。
我天朝將士見倭島餓殍遍地,故而連建功立業之事都暫時放下了,為倭島上的窮苦百姓開墾良田,種植糧食……
故事或有不同,但它所傳達的意思都是圍繞了一箇中心思想。
那就是天朝的皇帝賢明仁慈,天朝的將士是老百姓的保護神,賢明仁慈的皇帝派遣他的勇士,是來營救倭島上的窮苦百姓。
那些欺壓百姓的倭國貴族,都是應該掛在城頭風乾的畜生。
什麼狗屁天皇,那是畜生頭子,唯有我天朝皇帝才是倭人真正的天父!
不信?那塊剛剛在筑前藩挖出來的漢倭奴國王金印就是明證。
從來就沒有什麼狗屁天皇,只有漢家王朝敕封的倭奴王。
小小藩國國主竟敢僭越稱皇,還敢派遣武士辦成倭寇侵擾天朝海疆,還敢打宗主國爸爸的主意,必須嚴懲不貸。
故而,此次的徵倭之戰,在道義上國朝已經站在了道德的高地。
倭島自古以來就是我天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連他倭奴王也是我中原王朝敕封的,倭島上的一切,我天朝自然是擁有無可辯駁的所有權。
那塊金印的出土,令不少倭島漢學家們欣喜若狂。
相比那些滿腦子爭權奪利,四處征伐的大名、將軍,這群漢學家向來尊崇漢學,崇拜天朝。
他們常常以天朝子民自居,認為他們是孔孟學徒,正統的漢家子弟。
可惜,這些人終歸是少數,他們在倭島上雖有不小的名聲,可倭人更崇尚刀把子,對於筆桿子有用的時候叫先生,沒用的時候叫酸儒。
這回賈琮命人挖出了這方先漢時的金印,立馬就讓他們行動了起來。
“我早就說過,我等倭人,亦是華夏苗裔,是天朝子民。偽王倒行逆施,以下犯上,天譴之下,附逆之徒將灰飛煙滅。天朝是不可戰勝的,天父是聖明的,我們重歸天朝治下,未來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