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吱……
龍首宮的大門開啟,不過走出來的不是老孺大臣想象中的皇帝。
內侍們抬著一桶的粥食以及各種飯菜,為首的正是一直伺候老爺子的戴權。
賈琮隱隱能聽到大儒們對戴權不滿的抱怨,還有戴權的陪笑勸說。
好在宮門前沒有發生什麼衝突,許是太上皇在民間的威望,或是老爺子當初對老孺大臣的優渥對待,亦或是他們本就餓得快受不住了,一個個都接過了聖人賜膳。
劉弘與賈琮幾乎是同時長舒了一口氣,還好,不會鬧出餓死人的麻煩事。
“你能有什麼好辦法?這事可不是胡鬧一通就能解決的,周師傅說,他們就一個訴求,吏員的招考朝廷想怎麼改就怎麼改,但科舉不同。科舉乃是掄才大典,唯有儒道經典,方可為朝廷挑出品性高潔、才華卓絕之人。”
儒道經典對道德的要求那是真沒的說,賈琮也從不否認儒道在教人道德品性上的巨大貢獻。
但若說教授人才能……
“這可不行,四哥應該也看出來了,孔孟之道歷經千年,很多地方已經無法適應當下。特別是如今之世,諸國大爭……”
“我當然清楚!”
隨著劉弘監國的時間越來越長,對於國朝大政的瞭解也越來越清晰,他對於孔孟之道的尊敬沒有消失,但對於八股取士能不能為國朝招募到賢才,能招到多少賢才已經不是那麼相信了。
國朝的對外殖民已經拉開了帷幕,總不能派一幫儒生去面對夷人的槍炮刀劍吧。
他拉著賈琮離開了龍首宮,一邊嘆氣一邊說:“父皇說,其實他們維護儒道在科舉中的地位,還有一點就是對士人地位弱化的擔憂。”
這一次朝廷打算將算學在科舉中的比例增加,下一次或許就會是工、商、農學等等。
董仲舒之後,儒道成為中原王朝最重要的顯學,而如今以儒道為首計程車人,還從來沒有產生過如此大的危機感。
聽到這話,賈琮總算向劉弘第一次坦露了自己的心思。
他突然停下了腳步,左右檢視看到附近沒有他人後,賈琮才小聲對劉弘說道:“四哥,他們的擔憂便是我的打算。國朝不能只有儒道,諸子百家共放光芒,大夏才能萬世永昌!”
西夷如何能突然從從野猴子變成強者,文藝復興帶來的思想大爆發才是根本。
中原王朝在經歷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之後,儒道從一開始的發展助力,逐漸變成了一副枷鎖,鎖住了天朝發展的道路。
這個時候,大夏需要一場思想的大爆發,譬如先秦時的百家爭鳴。
“四哥應該也瞭解過西洋的文藝復興,夷人就是靠著這場聲勢浩大的思想大爆發,將他們的文化、科技推上了一個高潮。說句大不敬的話,西夷的那些皇帝國王,他們接受了這些思想,使得他們更具有侵略性。若咱們再繼續沉浸於過去的輝煌,秉持天朝上國的理念,總有一天,我們會遠遠落後於西夷。而落後,就要捱打!”
天朝上國,既是榮耀也是枷鎖。
落後就要捱打的理念,是賈琮最難以釋懷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