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人執掌大權,是福是禍,誰都不敢肯定。
但對皇帝與周炯來說,林如海今日請旨討要大權,卻是令兩人最為高興的。
“伱這位岳父,是個敢於任事,也有能力任事的忠貞之臣!”
周炯與林如海已經離開了勤政殿回了內閣,殿中只剩皇帝與賈琮二人,皇帝樂呵呵的給賈琮講起了課。
賈琮試探性的問道:“陛下就不擔心賜下大權,國朝不安嗎?”
實際上賈琮是想問,老丈人如今軍政大權集於一手,萬一老丈人要造反怎麼辦?皇帝就不擔心嗎?
只見皇帝笑了笑,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明顯忐忑不安的賈琮。
“你小子還是太嫩了!”
啊?
“推行新法阻力何其之多,你仔細想想這幾年周師傅的難為,就應該明白一件事。推行新法,不可能只在朝堂喊一聲口號,下幾道聖旨就可以的。林如海若想真正令新法推行天下,他的手中就必須有足夠令所有人畏懼的力量!這個力量是什麼?”
賈琮脫口而出:“軍權!”
皇帝點了點頭:“沒錯,就是軍權!唯有大軍的刀劍,才能令別人不敢輕易去阻礙新法的實施。今日你岳父要是不提這件事,朕恐怕還要擔心他會不會敷衍朕了!”
喊口號誰不會?
皇帝不需要一個只會擺高姿態喊口號的內閣輔臣,他需要的是一個敢於任事有能力任事的輔政大學士。
而林如海主動討要軍權,就是明顯要大幹一場的體現。
“朕前幾日與你岳父有過一次談話,看來他是猜到了朕的想法。朕很高興,他有一顆忠貞之心,有一顆為國殉道之心。忠貞之臣,他不負朕,朕自然不會負他。當初魏文正持金鐧穩定朝綱,為國朝今日之盛打下了基礎。朕今日賜林海天子劍,希望他也能為弘兒與你除去前路上的荊棘……”
皇帝想起元祐初那幾年的艱難,以及那位為他保駕護航的老人,感慨萬千。
他長嘆道:“正如周師傅所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推行新法,除舊革新不是十年二十年就可以完成的。也許五十年甚至是一百年,國朝才能真正實現將新法推行天下的那一天。朕與周師傅還有你的岳父林海,能做的就是為你們打下基礎,除去前行之路上的荊棘。賈琮,安心成長吧,未來是你們的!”
……
誰都不會想到,林如海入閣的第一天不是設宴款待同僚,而是直接以天子劍,下了第一道相令。
“傳令天下各省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主官及駐軍主將,中秋節入京述職。同時令諸皇親無論官爵大小,道路遠近,中秋前入京,聆聽聖諭。”
至於為何突然要讓諸官述職,聖諭的內容是什麼,唯有內閣的幾位大學士與宮中二聖知曉。
就連賈琮開口詢問,林老爺都沒有跟他解釋。更別提其他人了,內閣的幾位大佬都是緘默其口,誰都打聽不到半點訊息。
看來,此令的背後,林如海所圖甚大。
如果說林如海入閣已經讓朝野震動,那麼周炯老爺子的一道相令,就可以說是驚天動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