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沒想到,元祐十年的除夕夜會如此的精彩。
皇帝第一次在滿朝文武面前,將他的真正底牌展現了出來。
那一萬多的百姓怒吼的要衝進皇宮保護他們的皇帝時,城樓上的百官是震驚的、畏懼的,是不能理解的。
或許他們也曾在某地任職父母官時,曾在離任時得到過百姓十里相送,收到過一兩柄“萬民傘”。
但跟皇帝一呼萬應立得大軍的景象比起來,他們的那個根本就不值一提。
什麼時候,天子竟有了如此民心?
群臣很不理解,也很不習慣。
天子垂拱而治,遣百官而牧黎民。皇帝就該神秘而又高高在上,豈能輕易讓百姓見天顏,還如此的……
宮門緩緩開啟,在大漢將軍的護衛下,皇帝不顧群臣的阻攔,走出了紫禁城,來到了百姓面前。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賈琮在趕到大夏門時,正好看到令他無比震驚的場景。
大夏皇帝站在金水橋上,背對著紫禁城和文武百官。
他的面前是一眼望不到頭的百姓,正如一排排的跪了下去,萬歲之聲不絕於耳,震天動地!
皇帝的左右只有二十餘大漢將軍,身著赤紅色龍袍的皇帝,在除夕夜成了京城百姓最為崇敬的人間仙神。
沒有想象中的混亂刺殺,那些以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為由,勸說過皇帝的臣子紛紛閉上了嘴。
這是他們無法理解的場景,皇帝為何會冒著被刺殺的風險,去近距離接觸那些泥腿子?
賈琮默默的站在了金水橋後,算是護衛在皇帝左近。
別人可能不理解,但賈琮卻很清楚皇帝此舉並不是冒險。
相比於面前黑壓壓看不到頭的百姓,身後的那些文武百官中,有不少人恐怕更得不到皇帝的信任。
“平身!”
“陛下有旨,平身!”
大漢將軍們齊聲傳達了皇帝的旨意,人群如同波浪,紛紛起身,狂熱的目光聚集於金水橋邊赤紅色身影上。
皇帝突然轉身,朝著已經聚集在大夏門門口的百官呵呵一笑。
“諸卿,看到了嗎?”
皇帝一指身後呈扇形拱衛於他身後的人群,自豪的說道:“這就是朕的底氣,是朕的力量源泉。有他們在,朕就不會屈從於任何威脅,朕就有底氣去做歷代皇帝所不敢做的事。比如……”
“朕的子民們,朕的兒郎們,朕欲革新官制,施行新法,強國富民……可有人不願意啊,他們覺得朕這麼做是奪了他們的權勢,奪了他們的利益,竟然勾結倭寇,在今夜派了賊人入宮要殺了朕,更是蠱惑禁軍欲行兵諫事……”
“刀山火海,劫難重重,然新法不可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