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紅樓御貓> 第三百零九章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零九章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2 / 4)

只要好好耕種,足夠一家人吃飽穿暖。

賈琮與黛玉圍著火爐,兩人一樁樁一件件詳細的說著這些日子發生的事情。

當黛玉說起她向皇帝諫言,以皇莊為基礎,實行皇田民租,並定下規矩,依照官田的例繳納田賦,以此為常例,可令無地流民有一份養家的生機。

這份諫言雖有很多稚嫩之處,但皇帝聞之聖心大悅,似乎找到了一個緩解流民愈演愈烈之勢的突破口。

於是乎,一份聖旨就由京城送抵王平口,令黛玉暫行此法,打算藉此試上一試。

「此法若是真的實施起來,別的不說,倒是給了這些百姓一個活下去的機會。」

賈琮將永清縣的事大致上講了一下,黛玉皺起了眉頭。

只見黛玉提筆在紙上寫了一行字: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她唏噓道:「實際上若按太祖當年定下的田賦規矩,哪怕是遭了難,百姓們也不會連撐下去的機會都沒有。實在是地方賦稅過重,收穫的糧食不足以抵稅,最終越種越窮,直到抵押了田產求存,最後一無所有,只能賣身為奴。」

賈琮想起被抓的永清縣的縣丞、主簿等佐貳官,太祖爺當年立下的規矩,早就被這些玩出了花。

大夏沿襲前朝的兩稅法,八月之前收夏稅,第二年二月之前收秋糧。本朝開國之初,兩稅是實物稅,一般夏稅交小麥,秋糧交稻米。

沒過幾年,微服私訪的太祖爺發現各地地力肥沃程度不同,百姓收穫自是不同。

甚至有的地方種植桑麻等物,為了繳稅還得拿著絲麻換了糧食繳稅。

故而朝廷擴大了徵收範圍,下令百姓在米麥之外,可以按田畝比例,交納一定數量的絲、麻、棉。

這樣,絲、麻、棉作為附屬交納物,成為新的專案。

朝廷還規定,如果不交絲、麻、棉,也可以改交一定數量的絹、麻布和棉布。

這樣,絹、麻布和棉布作為頂替物,成為新的專案。

當然,朝廷為了方便百姓繳稅,將各個方面都想到了,或糧或絲或麻甚至有的地方田產不足,讓百姓直接打獵換銀子,充作田賦。

可惜往往上面的政策是好的,但聖旨出了京城,原本朝廷對百姓的照顧就會變成貪官汙吏欺壓百姓的各種手段。

按照慣例,米麥叫作本色,其他頂替物叫折色。隨著時間推移,這樣一項一項加下去,加了快一百年,到昭武三十五年,據刑部的調查統計,各地本色、折色和那些貪官汙吏削尖了腦袋想出來的稅收名目已經多達四五十項。

四五十項的稅收名目代表著什麼?

按照太祖定製,天下官民田賦,凡官田,畝稅五升三合,民田減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民田中最差的土地,收稅三合一勺。

若真按太祖定下的規矩,只要百姓能吃苦,開荒種地,不說大富大貴,總能吃飽穿暖生幾個大胖小子延續後代。

但就是因為太祖爺考慮的太過周到了,稅收的專案頗為雜亂,就讓那些貪官汙吏地主豪強有了上下其手的空子。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