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兩步……七步成詩。
“玉顆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常娥鄭與人。”
哐當!
見過賈琮去年中秋節在宮門前醉酒吟詩的人還好,受邀赴宴的薩摩藩使臣卻已驚呆了。
七步成詩,七步成詩啊!
大夏的永豐伯是曹子建轉世嗎?
哈哈哈哈哈……
聖人老爺又開始了哈哈大笑,挨個喊著老臣的名字。
“魏老頭,你看朕的孫女婿這詞怎麼樣?入不入得了你的眼?”
“齊愛卿,你認為這兩首詞好不好?”
“哎呦,老牛別光喝酒啊。來品鑑品鑑,朕的孫女與孫女婿寫的詞。什麼,你說你是大老粗不懂?沒事,朕懂啊,朕給你講評講評。”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整座奉天殿四處都傳蕩著聖人老爺的大笑,便是金殿屋頂的飛鳥都跟著嘰嘰喳喳應和起來。
可憐群臣被聖人老爺逼著想詞誇讚,甚至讚美的詞都被人用盡了,那些武將被點名後,只能舉起酒杯猛灌一口,說上一句俺也一樣。
……
八月中秋一過,楓葉漸紅,秋老虎徹底不見了蹤影。
被皇帝收為義女的黛玉,似乎沒有多大的變化。除了每月不定時會去宮中給二聖並太后等人請安外,始終埋首書房,不斷完善婦幼輔助計劃。
賈琮幫忙提了不少建議,不過他的想法在黛玉看來太過超前了,有許多並不適合大夏的實際情況。
最後還是入宮請教了主理後宮的皇貴妃楊氏,往各長公主、公主的府上送去了帖子。
有了宮中的支援,黛玉的計劃進展雖然緩慢,但卻是有條不紊的穩步推進著。
京中各府的貴女很快就聽說了此事,哪怕有人私下說黛玉是現眼包,卻也不敢露出半點抱怨,隨大流的加入了黛玉的組織。
賈琮沒有打攪黛玉的忙碌,莊子裡的玉米熟了後,雖說畝產不及土豆,卻也有畝產十石的產量,讓文同軒欣喜的往宮中跑了一趟,又從皇帝老爺的私庫中磨走了八十萬兩白銀。
當然,老貔貅就是老貔貅,三十萬兩用作購買玉米種子以及種植培育的方法,剩下五十萬兩被他放進了戶部銀庫的密室中。
等賈琮跟戶部交接完玉米的事宜,倭國各藩的使臣終於抵達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