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琮收到訊息後長舒了一口氣,他舉起茶杯,向眾人致謝。
洪世興舉杯還禮,跟賈琮說道:「我等方才商議了一下,我等雖不能在糧食的問題上幫到朝廷,卻也能出些銀子、人手,以助朝廷賑災剿匪。」
說著,他起身在賈琮耳邊小聲說到:「大人,曲家的嫡女嫁去了曲阜,秦家有一子是內閣齊次輔的女婿。大人若要籌糧,不妨查一查這幾年曲家跟秦家的田產變化……」
「原來如此,怪不得曲家與秦家如此大的架子。」
賈琮的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這洪世興不愧當了二十餘年縣丞的人,一句話就給賈琮點出了這兩家的背景與他們的問題。
田產……
看來這兩家的田產有大問題啊!
賈琮原以為這次的籌糧宴會很艱難,卻不想會如此的順利簡單。
雖然糧食只籌集到三千餘石,加上晏家承諾的一千石,總共還不到預設的一半多。
但銀子的問題卻得到了解決,除了榜一的郭林冬外,洪世興等兗州士紳富商,提交了一份名單,每一個人的名字後面都寫著捐獻的銀子數目。
呂效祖笑的嘴巴都合不攏了,核算完成後就跑到書房,跟劉恪與賈琮稟道:「王爺,大人,不算郭家給的銀票,一共是十一萬兩千五百兩。這兗州城的人真是太豪爽了,最低都捐獻了兩千兩白銀。」
劉恪接過賬本看了看,也對兗州士紳富商的豪舉給震撼到了,感嘆道:「之前京畿雪災,四哥提議朝中捐獻,總共籌集不到三萬兩白銀,不成想兗州城的人比京城的文武還要知忠義。」
呂效祖臉都紅了,喃喃說道:「下官也知忠義……下官還捐了兩月的俸銀呢……窮啊,下官至今還租著官舍住呢。」
「沒說你!」
劉恪瞥了呂效祖一眼,戶
部就沒幾個不摳的,一個個都跟老貔貅學的摳門無比。
賈琮打起了圓場,將賬本還給呂效祖並囑咐道:「呂郎中是個清官,能捐獻兩個月的俸銀當然是忠義之臣。勞煩呂郎中將今日捐獻錢糧的忠義之士列一個名單出來,張貼公佈,並請人刻碑立傳。」
呂效祖眼中精光一閃,拱手道:「大人好主意,下官這就去安排。」
咚咚咚……
門口的王府親兵敲門進來,抱拳稟報:「王爺,府衙外有一名叫郭林冬的人,帶來了十餘輛馬車,說是來送銀子的。」
因為兗州鬧匪的緣故,兗州的門禁檢查比以往要嚴格的多。
在欽差入駐府衙的第二日,天災人禍導致的大量流民開始不斷雲集兗州府城。
城牆外搭建的粥棚下,熱氣騰騰的熱粥讓艱難撐到府城的災民落下了眼淚。
也許他們出發的時候都還有親人在身邊,可又是鬧匪又是天寒地凍,能撐到這座粥棚外,或許只有他們自己了。
劉恪站在城樓上,遙看兗州城的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