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牛茂等人所說的話,於華更相信腦海中的資料流。
其實大於一點的鍛數,仔細想想,也就明白這是合理的。
器院的鐵匠們,他們的技藝不高,一次錘擊所能達到的效果,也未必是最完美的。
若是他們用作參照的一錘效果並非是真正的完美,那麼一錘之下有超出一鍛的情況存在,自然也不足為奇。
理論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可謂是天壤之別,幾人看著於華遲遲不出手,以為是他怕了。
“小子,你不會是怕了吧?”
器院當中,論起地位,那麼牛茂稱第二,自然是沒人敢稱第一,但論起真正的權威,那還屬他身邊的那個老頭——劉成熙。
劉成熙和牛茂,是同一屆進入武院的武生,他們在武道上的天賦並不算好,但煉器方面的才能,堪稱是十年一現的卓越人物。
當年兩人的老師,看著二人煉器時候的模樣,得出一個結論。
劉成熙可以是一個煉器界的頂尖人物,假以時日,成為騰龍國最權威的煉器師,也並非不可能。
但成就最大的,會是牛茂。
事實如此,數十年過去,牛茂成為了一名武宗,在同齡武生當中也屬於佼佼者。
但論起煉器方面的能力,始終不如劉成熙。
每每遇到難以獨自解決的問題,他們二人便會聚在一起,共同討論。
牛茂識人的能力比他要強,初見之下他沒覺得於華有什麼不凡之處,但在一番仔細觀察之下,他也發現了於華的特別。
但於華有天賦是一碼事,透過眼前考驗,參與到打造利器中來,又是另一碼事。
現在距離那位大人物到來所剩下的時間不多,他們可經不起這樣的消耗,於是他出聲催促道。
聽到他的話,於華也從失神中恢復過來,他看一眼平平無奇的鐵錠,回過頭隨口說道:“我正在想要如何下手呢!幾位器院的老師想必也清楚,隨意敲打兩下,並不能達到六鍛的吧?”
聽他這樣說,劉成熙卻也沒法反駁。
他們成為器院的老師已經很久,早已經不玩幾錘幾鍛的把式,他們鍛造時候,完全憑感覺來,卻是忘了,想要達到最好的效果,還需要觀察一番。
這小子倒也不賴,知道要先觀察,沒有莽著下手!
這麼一想,他心裡倒還覺得於華順眼不少。
於華自然是不清楚他多變的內心活動,也不會知道,自己走神的景象,竟然被劉成熙腦補成了細緻觀察。
儘管他能看到得到最高鍛數所需要敲打的引數,但知道和做到完全是兩碼事。
以他的能力,一錘下去,所能達到的最佳效果,也不過是一鍛多點。
他簡單一看,似乎是1.03鍛。
舉起鐵錘,於華一錘子下去。
叮——
鐵錘敲擊在鐵錠上的聲響,那些老師們睜大了眼睛,想要從通紅的鐵塊上看出些什麼,但他們卻沒這個眼力。
腦海中一道資料流閃過,眼前這塊鐵錠的鍛數是1.0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