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時節過後,隱隱作痛的身體終於不再抗議了。
臨安的夏天多雨而炎熱,是李頻平素最好過的一段時間了,在太原守城時的舊傷不再發作,白日裡往來會客、教書讀書,也因為這天氣得到了不少便利。在明堂的院子裡,他時常與一群學生、好友討論,直至深夜,甚至也有通宵達旦的時候。在臨安的這段時間,也可能算是他過得最為踏實的一段人生。
在武朝的文壇乃至政壇,如今的李頻,是個複雜而又古怪的存在。
李頻在年輕之時,倒也算得上是名動一地的天縱之才,以江寧的風流富庶,此地眾人口中的第一才子,放在京城,也算得上是出類拔萃的青年才俊了。
當然,底層人們口中的說法,停留在這些人口中,對於這個時代的真正掌權者,弄潮兒來說,什麼詩文風流,第一才俊,也都只是個起步的花名。李頻雖有才名,但最初的那段時間,官運不濟,走錯了門路,不久之後,這名頭也就僅僅是個說法了。
他進入政壇,源於秦嗣源的青睞,不過在那段時間裡,也並不能說就進入了秦系核心的圈子。後來他與秦紹和守太原,秦紹和身死,他傷重而回。秦嗣源去後,寧毅弒君,李頻便一直處於了一個尷尬的位置裡。弒君固然是大逆不道,但對於秦嗣源的死,眾人私底下則多少有些同情,而若論及太原……當時選擇沉默又或是旁觀的眾人說起來,則多多少少都能肯定秦紹和的節烈。
李頻深陷太原,一身傷病,在最初那段混亂的時日裡,方得自保,但朝堂上下,對他的態度,也都冷淡起來。
靖平之恥,千萬人流離失所。李頻本是文官,卻在暗地裡接下了任務,去殺寧毅,上頭所想的,是以“廢物利用”般的態度將他發配到死地裡。
李頻最終與寧毅決裂,中原的大混亂中,他一介書生的身份,隨著眾流民南下,又經歷了搜山檢海。此時周雍上位,周佩、君武兩姐弟有了權勢,本該是重用他的時候了,然而李頻卻放棄了繼續入朝為官的想法。他建立明堂書院,又開了印書作坊,每日裡發放“報紙”,出些印刷的小故事冊子,與眾人坐而論道,解四書五經,卻不多涉足官場了。
眾人於是“明白”,這是要養望了。
在眾多的過往歷史中,讀書人胸有大才,不願為瑣碎的事務小官,於是先養名望,待到將來,一步登天,為相做宰,不失為一條路子。李頻入仕源自秦嗣源,成名卻源於他與寧毅的決裂,但由於寧毅當日的態度和他交給李頻的幾本書,這名氣畢竟還是實打實地起來了。在此時的南武,能夠有一個這樣的寧毅的“宿敵”,並不是一件壞事,在公在私,周佩、君武兩姐弟也相對認可他,亦在背後推波助瀾,助其聲勢。
當然,至於李頻真實的想法和意圖,願意看的不多,能看懂的,也就更加的少了。
如此這般,地處臨安西北偏僻之所的明堂院子,這幾年裡,成為了武朝文壇的核心之所在,來來往往的文人學子上得門來,或貢獻智慧,或與其辯難,希望能藉此一舉成名,也有另外一些意圖的,偶爾過來:這是欲去西北除魔的勇烈機智之士,見國家危亡,挺身而出、投筆從戎,這些書生們家境多富裕,帶著會武的隨從,豪勇的家丁,欲從武朝禍端的根源開始清理、撥亂反正,於是在臨行前,來到這裡,向李頻詢問有關於那位大敵的訊息,是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這些人,在今年年初,開始變得多了起來。
對於這些人,李頻也都會做出儘量客氣的招待,然後艱難地……將自己的一些想法說給他們去聽……
“……位於西南邊,寧毅如今的勢力,主要分為三股……核心處是和登、布萊三縣,另有秦紹謙屯兵吐蕃,此為黑旗精銳核心所在;三者,苗疆藍寰侗,這附近的苗人原本乃是霸刀一系,天南霸刀莊,又是方臘起義後殘留一部,自方百花等人死去後,這霸刀莊便一直在收攏方臘亂匪,後來聚成一股力量……”
“無恥!這寧毅做下大逆之事以前,還曾標榜他於平方臘一事建有大功!如今看來,真是無恥之尤!”
陽光穿過樹葉落下來,坐在院子裡的,面目端正的年輕人名叫秦徵,乃是福州一帶的秦氏子弟。秦家乃是當地大族,書香世家,秦徵在家中非長子,自幼習武如今也有一番成就,這一次,亦是要去西南殺賊,來到李頻這裡問詢的。
“是的。”李頻喝一口茶,點了點頭,“寧毅此人,心機深沉,許多事情,都有他的多年佈局。要說黑旗勢力,這三處實地還不是主要的,撇開這三處的精兵,真正令黑旗戰而能勝的,乃是它這些年來無孔不入的情報系統。這些系統最初是令他在與綠林人的爭鋒中佔了大便宜,就如同早些年在汴梁之時……”
“無恥!”
李頻說起早些年寧毅與綠林人作對時的種種事情,秦徵聽得佈陣,便忍不住破口罵一句,李頻也就點點頭,繼續說。
“這些年來,想要誅殺寧毅的綠林人士眾多,即便在寧毅失蹤的兩年裡,似秦賢弟這等義士,或文或武相繼去西北的,也是不少。然而,最初的時候大家基於義憤,溝通不足,與當初的綠林人,遭遇也都差不多。還未到和登,自己人起了內訌的多有,又或是才到地方,便發現對方早有預備,自己一行早被盯上。這期間,有人鎩羽而歸,有人心灰意冷,也有人……因此身死,一言難盡……”
“無恥!魔頭該殺!”
“是啊。”李頻點頭,“不過,讀書之人終究不像莽夫,幾年的時間下來,眾人痛定思痛,也有其中的佼佼者,找到了與其對抗的方法。這期間,杭州龍家的龍其非、嶺南李顯農等人,也曾真正威脅到黑旗的存亡。像龍其飛,就曾經親入和登,與黑旗眾人論辯,面斥眾人之非。他口才了得,黑旗眾人是相當難堪的,後來他遊說各地,曾經聯合數州官兵,欲求剿滅黑旗,當時聲勢極隆,然而黑旗從中作梗,以死士入城勸戰,最終功虧一簣。”
“至於李顯農,他的著手點,乃是西南尼族。小涼山乃尼族聚居之地,此地尼族民風剽悍,性情極為野蠻,他們常年居住在我武朝與大理的邊境之處,外人難管,但總的來說,多數尼族仍舊傾向於我武朝。李顯農於尼族各部遊說,令這些人出兵攻打和登,私下裡也曾想刺殺寧毅妻妾,令其現出底牌,後來小涼山中幾個尼族部落互相征伐,挑頭的一族幾被全滅。此事對外說是內訌,實則是黑旗動手。負責此事的乃是寧毅手下名叫湯敏傑的爪牙,心狠手辣,行事極為歹毒,秦賢弟若去西南,便得當心此人。”
“哼,罪該殺!”秦徵便又哼了一句。
“黑旗於小涼山一地聲勢大,二十萬人聚集,非匹夫之勇能敵。尼族內訌之事後,李顯農被那湯敏傑追殺,據說差點禍及家人,但總算得眾人相幫,得以無事。秦賢弟若去那邊,也不妨與李顯農、龍其非等眾人聯絡,其中有許多經驗想法,可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