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都取了令人感到親切的名字。
“……咱們是過來辦分地事情的,不知道老叔清不清楚這個事……對了,冒昧登門,有點小禮物,各家都有的,老叔不要客氣……”
說話間,由秦維鈞呈上一小包印有平等宣傳圖的糖果,待到對方不好意思地收下,便開始講述過兩天將要講課的事情,順便將這戶人家的實際人數及姓名再做印證。
天色陰冷的村莊當中,八個小組的宣導成員都在走訪著村內的居民,打招呼,遞宣傳糖果,介紹之後的課程事宜。而眼見華夏軍的成員態度溫和,不少的居民在稍許的溝通後便也小心地詢問起是否真能有地分、那考核難不難之類的問題來,康竹銘等人便也耐心地做出一番講解。
國家說要分給人土地,說要人人平等,這是千百年來未曾有過、未曾實現過的事情,它的開端也就這樣平靜地進行著,聽說了的人們或有憧憬,但也充滿了不安與質疑。
亦有部分居民,對此事表現出了巨大的抗拒,冬日裡的交頭接耳與竊竊私語中,偶爾會夾雜村中老人的罵聲。
這一日康竹銘帶著寧曦先後走訪了村內的五十餘戶人家,到得傍晚,雙方才分開,他在食堂匆匆扒了幾口飯,便去到村內另一處戰線上。這是由土地、財政、律法方向的組員們,與村內的宗族宿老、大地主們進行土地贖買溝通的現場,地點位於村內的劉氏宗祠當中,他到來時祠堂內已點起油燈,氣氛壓抑而沉悶。
來到這裡的組員與村內地主、宿老們已經進行了一整天的宣講與溝通,車軲轆話都已經來回說到。但隨著康竹銘的抵達,祠堂內的氣氛仍舊爆發出了一波熱烈的高潮,所有白日裡已經丟擲過的話題再度展開——但這也是先前的推演裡就曾有過的預計——康竹銘對各種話題又做了一次回應,從天下大勢到華夏軍的思想再到對每一個人利益的安排,再之後,自然又是一輪早已說過的話題。
“……此地田產乃我祖上傳下,從未巧取豪奪……你華夏軍仗勢欺人、倒行逆施,你就不怕萬民譁變嗎——”
康竹銘在回應之餘,也只是平靜地說了一句:“我們希望,還是不要譁變。”
古往今來,土地的利益,以及人們對於私產正義性的維護,從來都不是平靜的口舌之爭能夠改變的。一如對方所言,他祖上一代一代地積攢田產,在他眼中也未曾巧取豪奪,你突然要收他的地,說是為了人人平等,為了將來更好,這樣的事情便是再好聽的道理說上三年五年,恐怕都不可能讓人心悅誠服。
但無論如何,在經過華夏軍前期一個多月的宣傳之後,分地流程下第一個正式的招呼,就此打到了。
按照預定工作計劃,整個分地工作便是從這兩個方向展開,當對普通民眾的宣講工作徹底完成,考核結束的那一天,所有土地的贖買工作,也即行結束。
這天夜晚,星火微茫,劉氏宗祠當中的燈火燃至半夜,家中多有土地的人們在其中憤慨、謾罵,商議對策,村落之中的各處,並無田產的佃農們亦在黑暗之中竊竊私語,有人懷抱微末的期待,也有人認為,或許就是華夏軍要搶奪老爺們田地的一種藉口。
第二日上午,康竹銘有更多的正事需要主持,化名狗蛋的寧曦與另一名宣講員繼續將昨日拜訪過的村民進行分配,對其中有可能缺席或是看來較為麻煩的成員進行了新一輪的拾遺補缺。下午時分,則以“貓蛋”秦維鈞為聽眾,在學堂後方的小木棚裡,就接下來要宣講的內容進行了又一輪的排練。
“咳咳,各位鄉親父老、各位叔伯嬸嬸、兄弟姐妹,俺是華夏軍的宣講員,陳狗蛋……嘿嘿嘿,接下來的幾天呢,就是我會跟各位鄉親父老一道討論清楚,華夏軍這次過來分田地,到底是為了什麼……”
貓蛋用力地鼓掌……
……
十月二十九清晨,晨霧還在冬日的平原上集結飄蕩,山南壩的新學校之中敲起了集結的鑼聲,不久之後,宣講員們去往村內召集已經吃過早飯的民眾。大約半個時辰的雞飛狗跳之後,第一批民眾在學校的操場上集結,分批進入擺放了幾排矮凳的教室。
寧曦在教室外整理了衣服,深吸一口氣,朝裡頭走進去——
……
按照預定的流程,華夏軍的室內課程共七節。
從華夏軍的戰績、四民的理念到樸素的人人平等,再從人人平等引申到沒有文化、不會思考的人很難真正與他人平等的事實,宣揚華夏軍希望在實質上實現平等所準備採取的各種手段,隨後以一些極其通俗的、甚至類似志怪傳聞的方式,陳述格物學在戰場上的巨大威力以及在成都已經展現出來的新鮮模樣,講述部分律法常識,最後教每一個人認清楚“華夏”兩個字、儘可能學會自己名字的書寫並且初步認識十個阿拉伯數字。
——而最後的分地考核,實際上也就是對自己名字以及華夏二字的簡單書寫。
在整個講課的過程裡,根據具體情況穿插一節“佃農訴苦”的環節,再配合三節室外操練,將簡單列陣,“令行禁止”概念灌輸給所有參與的民眾。進行完這一輪的人,便開始分配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