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贅婿> 第一〇九一章 生與死的判決(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〇九一章 生與死的判決(四) (2 / 3)

甚至於在另一個世界轟轟烈烈的近代史中,由那位先行者孫先生首先提出平均地權的綱領,也得到了無數後來者的擁護,但在穿林北腿常先生領導果黨於大陸呼風喚雨的數十年裡,這樣一個理所當然且光輝偉大的共識性概念,幾乎沒有取得過任何決定性的進展。

因為組成果黨的基礎成員,就是盤踞於各地,掌握天下龐大的權力末梢的鄉賢和精英。

而當時另一支流淌著紅色血液的政黨,於24年與果黨達成諒解,以為已經開始合作就能夠將正確的事情義無反顧的推行下去,於是大刀闊斧地進行了土改,他們開始實現孫先生提倡的“民生”理論,而回過頭,便在27年迎來了“四一二”與“七一五”的大屠殺。大革命失敗。

土地何止是土地。

它是位於整個社會最龐大的權力末梢最核心的生產資源,也是象徵著這龐大權力歸屬的最明顯指標。土地改革能夠成功,其前提是對這龐大權力體系細緻入微的掌控,而一旦掌控了這樣的權力,能夠做的事情,又何止是將得來的土地分配給人民?

這件事情所涉及的,已經是一張與儒家類似的大網了。

自華夏軍從涼山躍出,整個成都平原、川蜀之地,無人能夠與其相抗;隨著華夏軍擊潰女真西路軍,遺留在西南之地的些許地主、鄉賢,也沒有任何人敢不臣服。相對於橫掃天下的女真大軍,那些所謂的儒生、地主、鄉賢,看起來都是軟弱的,明面上的敵人,對於華夏軍而言,都是最容易處理的問題。

然而土地,是關係著天下所有人生存方式的東西了,要改變這種生存方式、統治方式,就會受到每一個人心中“共識”與“潛意識”的反抗,侵蝕的巨網會反方向的撲過來,它會讓不夠堅定的統治構架從內部降低效率,會讓民怨沸騰,甚至於當整個結構出現問題,人們都不會意識到它是因土改而來的。

自己的準備夠充分了嗎?放到各地的基層官員、退伍軍人,鍛鍊足夠了嗎?他們或許能夠打敗明面上的敵人,然而當土地化作利益開始實實在在的計算,他們能夠抵禦住其中的腐化嗎?左和右的風潮能夠遏制住嗎?已經進行了如此多的整風,還能夠更嚴格嗎?

甚至退一步說,眼下推行土地改革,有必要嗎?

一如蘇文定所說,資本的強規則將自行走出一條道路來,土地的私有化和自由流動能夠為它提供血腥生長的溫床。跟著這條道路走,而後進行一定的操縱,促進民眾的自覺、民權的出現,已經是一個相對妥帖的發展構架,資本的逐利性將在各個方面推垮封建制的生產關係,因為以利益為核心的大網會比那張網更為強大,它由規律編織,遠勝於人力的強為。

有必要在這之前就由自己先去觸動鄉賢那張網嗎?

真的有百分百的必要性嗎?

寧毅自己,其實也有著這樣的疑惑。

正反方向,都有著許許多多的理由。

在正的方向上,土改的好處當然非常之多,一旦成功,華夏軍對於底層的掌控將直接躍上一個新臺階,相對於外界的所有勢力,華夏軍都會像是進入了一個新維度的門檻,這樣的一場戰鬥,核心的敵人仍舊在於遏制體系內部出現的扭曲,若是能夠過去,將會變成未來應對儒家那張大網的可靠練兵……

然而在反的方向上,一個大勢力的前進必須要妥善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一旦這次土改當中誕生不可預料的問題,譬如左右路線的傾向加劇,內部打起來,改到半途落下病根,未來華夏軍的力量就可能遏制不住狂奔的資本萌芽,一次失敗的土地改革或許不會直接造成華夏軍的失敗,但假如將來失敗,這樣的一次動作,必然會是駱駝背上的一大捆稻草……

在華夏軍僅僅掌控西南的現在,手頭上的兵力對川蜀這片地方有著壓倒性的掌控,明面上的敵人翻不起太大風浪,短期內強推土改是可以落下去的,真正的顧慮在於長線和組織內部的變化,而一旦華夏軍殺出西南,吞併天下,若是還沒進行土地改革,未來可能就無法再正式的提起這件事情,這是它正面的迫切性……

然而,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原生考量,在自己過去所生存的那個偉大時代,那個經歷苦難的國家失去了資本和格物的先發優勢,土地改革發動群眾是追回優勢的一大法寶,然而在這個時代,倘若已經具備格物與資本的先手,土地改革是否還是那樣迫切與必要的一環呢?自己的行動,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教條主義與純粹致敬的感性思維支配著呢?

這樁樁件件的考量,在它的腦海中,已經盤旋了極長的一段時間。

他自己也說不出一個斬釘截鐵的結果來。

在這樣複雜的一件事情裡,蘇家的幾個人不過是這中間最無關緊要的一些細枝末節。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