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有一定的把握,耗在完顏斜保的身上,是不是有些浪費,要不然等到宗翰完全出面的時候,再正面進行一次會戰。畢竟……也不一定能全殲斜保。”
到得前兩日,宗翰在拔離速軍中出現,渠正言也提出過要不要修改戰略的想法,寧毅考慮了一陣,也都否決了。宗翰的出現就是為了替斜保分散注意力,會衝在最前方的,始終還是斜保的這支部隊,假如自己不打,宗翰也不會給出另一個理想的戰機的。
在這些議論與疑慮的過程裡,另外的一件事始終讓寧毅有些掛心。從二十三開始,前線方面暫時的與寧忌失去了聯絡,雖然說在女真人的第一波穿插下暫時失聯的隊伍不少,但如果關鍵時刻寧忌落到對方手裡,那也真是太過狗血的事情了。
他顧慮和謀算過許多事,倒是沒想過事到臨頭會出現這種關鍵的失聯情況。到得今天,前線那邊才傳來訊息,寧忌等人斬首了遼東將領尹汗,救了毛一山團,其後幾天輾轉在山中尋找戰機,前天突襲了一支漢軍隊伍,才又將訊息連上的。
在這幾天的輾轉中,據說寧忌心狠手黑,先後斬殺了兩名敵軍將領……這委實是讓人感到操蛋和鬧心的訊息,家裡這幫人把一個十三歲的孩子練成什麼樣子了。
要快點結束這場大戰,不然家裡就要出一個殺人魔王了……
他的心思在大的方向上倒是放了下來,將確認寧忌平安的訊息放入懷中,吐了一口氣:“不過也好。”他抬頭望向對面氣勢洶洶,旌旗如海的三萬大軍,“就算我今天死在這裡,最起碼家裡的孩子,會把路繼續走下去。”
“我們家兩個孩子,從小就是打,往死裡打,現在也這樣。懂事……”
“……粗人。”
簡短的對話在寧毅無奈的神色中結束了。他問了問時間,午時二刻,鼓聲轟鳴而起,對面的陣地上,女真軍隊中擔任試探任務的第一撥大約五千人的軍隊開始往前,步兵在前,火炮在側。另一邊,三千精騎朝戰場南側緩緩繞行。
後方的大軍本陣,亦徐徐挺進。
三萬人的動作,大地猶如響起雷鳴。
寧毅舉起手,下了命令,軍隊同時挺進。
這一刻,雙方兵力鋒線距離是一千二百米,三萬人的龐大軍陣後延,又有將近一里的寬度。
弓箭的極限射距是兩百米,有效殺傷則要壓到一百二十米以內,火炮的距離如今也差不多。一百二十米,成年人的奔跑速度不會超過十五秒。
亦有床弩與大將們特製的強弓,殺傷可及三百米。
通常來說,百丈的距離,就是一場大戰做好見血準備的第一條線。而更多的運籌與用兵方法,也在這條線上波動,例如先徐徐推進,隨後猛然前壓,又或者選擇分兵、固守,讓對方做出相對的反應。而一旦拉近百丈,就是戰鬥開始的一刻。
相隔一公里的距離,列陣前行的情況下,雙方還有著一定的時間做出調整和準備。三萬人的戰陣在視野中逐漸擴大了,華夏軍的鋒線在前方排成長長的一條線,三排三排的列陣彼此交錯,手上拿的皆是長條狀的火槍,最前列的火槍上裝有刺刀,沒有刺刀計程車兵背後背大刀。
執火槍的一共四千五百餘人,佇列之中,兼有鐵炮並行。
佇列的側面,被一撥火槍對護衛著前行的是打著“華夏第一軍工”旗幟的隊伍,隊伍的主體有十餘輛箱形四輪大車,如今華夏軍技術方面擔任總工程師的林靜微、公孫勝都身處其中。
隨隊的是技術人員、是士兵、也是工人,不少人的手上、身上、軍裝上都染了古古怪怪的黃色,一些人的手上、臉上甚至有被燙傷和腐蝕的跡象存在。
華夏軍第一軍工所,火箭工程研究院,在華夏軍成立後長期的艱難前行的日子裡,寧毅對這一機構的支援是最大的,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也是被他直接控制和指導著研究方向的機構。當中的技術人員許多都是老兵。
寧毅很早以前就將軍中部分動手能力強的、思維能力強計程車兵轉向這個方面,在基層啟蒙還顯得不夠、人手也吃緊的如今,讓這些參與了製造過程計程車兵親手操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培訓新人產生的損耗。當然,如果戰況吃緊,他們也將進一步的投入到戰鬥裡去。
寧毅跟隨著這一隊人前行,八百米的時候,跟在林靜微、公孫勝身邊的是專門負責火箭這一塊的副總工程師餘杭——這是一位頭髮亂而且卷,右側腦袋還因為爆炸的燒傷留下了禿頂的純技術人員,外號“捲毛禿”——扭過頭來說道:“差、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