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雲、漠雪、城郭。
汴梁。
百萬人聚集的城池,在這個冬日裡,不復往日的喧囂。一牆之隔,北面的城牆下,護城河裡靜靜的結出厚冰,鮮血、屍體、城牆上扔下來的物件一半沉入河底,一半突出冰面,在一一次涼了又化、化了又涼的過程裡,逐漸混成猙獰的冰雕,此時,連同遠處的女真人營地,它們也安靜下來了。
厚實高聳的城牆裡,灰白相間的顏色渲染了一切,偶有火焰的紅,也並不顯得鮮豔。城市沉浸在死亡的悲切中還不能復甦,絕大多數死者的屍體在城市一端已被燒燬,犧牲者的家人們領一捧骨灰回去,放進棺木,做起靈位。由於城門緊閉,更多的小門小戶,連棺材都無法準備。嗩吶聲響、嗩吶聲停,家家戶戶,多是哭聲,而悲傷到了深處,是連哭聲都發不出來的。一些老人,婦女,在家中孩子、丈夫的死訊傳來後,或凍或餓,或是悲悽太過,也靜悄悄的死去了。
這樣的悲痛和淒涼,是整個城市中,從未有過的景象。而儘管攻防的大戰業已停下,籠罩在城池內外的緊張感猶未褪去,自西軍種師中與宗望對陣全軍覆沒後,城外一日一日的和談仍在進行。和談未歇,誰也不知道女真人還會不會來攻打城池。
當初大夥兒與城偕亡的心氣勁已經過去,稍稍緩解之後,痛楚已經湧上來,沒有多少人再有那般的銳氣了。城中的人們內心忐忑,注意著城北的訊息,有時候就連腳步聲都忍不住要放緩一些,生怕驚動了那邊的女真野獸。在這圍城已久的冬季,整個城市,也漸漸的要結成巨冰了。
暗流悄然湧動。
臘梅花開,在院子的角落裡襯出一抹嬌豔的紅色,僕人儘量小心地走過了門廊,院落裡的正廳裡,老爺們正在說話。為首的是唐恪唐欽叟,旁邊做客的,是燕正燕道章。
獸紋銅爐中炭火燃燒,兩人低聲說話,倒並無太多波瀾。
“……汴梁一戰至此,死傷之人,不計其數。這些死了的,不能毫無價值……唐某先前雖一力主和,與李相、秦相的許多想法,卻是一致的。金人性烈如虎狼,既已開戰,又能逼和,和談便不該再退。否則,金人必捲土重來……我與希道賢弟這幾日時常議論……”
“……唐大人耿大人此念,燕某自然明白,和談不可草率,只是……李梲李大人,性子過於謹慎,怕的是他只想辦差,應對失據。而此事又不可太慢,若是拖延下去,女真人沒了糧草,只好狂飆數百里外劫掠,到時候,和談必定失敗……不易拿捏呀……”
“……蔡太師明鑑,不過,依唐某所想……城外有武瑞軍在,女真人未必敢妄動,如今我等又在收攏西軍潰部,相信完顏宗望也不欲在此久留。和談之事核心,他者尚在其次,一為精兵,二為太原……我有精兵,方能應付女真人下次南來,有太原,此次大戰,才不致有切骨之失,至於錢物歲幣,反倒不妨沿用武遼前例……”
“只可惜,此事並非我等說了算哪……”
“……是啊。此次大戰,出力甚重者,為左右二相,為西軍、種相公……我等主和一系,確是沒什麼事可做的。不過,到得此等時候,朝堂上下,力氣是要往一塊使了。唐某昨日曾找秦相議論,此次大戰,右相府出力最多,他家中二子,紹和於太原據宗翰,紹謙於夏村退怨軍,本是不世之功。可右相為求避嫌,似已有隱退之念……”
“……秦相一世豪傑,此時若能全身而退,不失為一場佳話啊……”
“……為國為民,雖千萬人而吾往,國難當頭,豈容其為一身謗譽而輕退。右相心中所想,唐某明白,當初為戰和之念,我與他也曾多次起爭執,但爭執只為家國,絕非私怨。秦嗣源此次避嫌,卻非家國幸事。道章賢弟,武瑞營不可輕易換將,太原不可失,這些事情,皆落在右相身上啊……”
“……唐兄既然如此說,燕某自與唐兄,同進同退……”
炭火燃燒中,低聲的說話逐漸至於尾聲,燕正起身告辭,唐恪便送他出來,外面的院落裡,臘梅襯著白雪,景色清麗怡人。又互相話別後,燕正笑道:“今年雪大,事情也多,惟願來年太平,也算瑞雪兆豐年了。”
“瑞雪兆豐年,希望如此。”唐恪也拱手笑笑。
他送了燕正出門,再折回來,廳堂外的屋簷下,已有另一位老人端著茶杯在看雪了,這是他府中幕僚,大儒許向玄。
“同進同退,說來慷慨,燕道章這個人,是個沒骨頭的啊。”
“願他將這些話,帶給蔡太師吧……”
朝堂之中,燕正風評甚好,一方面性格耿直,另一方面素來也與唐恪這些才德兼備的大家來往,但實際上他卻是蔡京的棋子。平日裡傾向於主和派,關鍵時刻,無非就是個傳話人罷了。
“方才,耿大人他們派人傳話過來,國公爺那邊,也有些支支吾吾,這次的事情,看來他是不願出頭了……”
“收復燕雲,功成身退,楚國公已有身前身後名,不出頭也是正理。”
兩人聊了幾句,又是一陣沉默,房內炭火爆起一個火星來,屋外雪涼得滲人。唐恪將這雪景看了片刻,嘆了口氣。
“冬天還未過呢……”他閉上眼睛,撥出一口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