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贅婿> 第一九七章 種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九七章 種子 (1 / 4)

夏季,蔚藍的天空中點綴朵朵白雲,江寧氣溫宜人,城內城外一派悠閒,明媚的夏日陽光中,一條條道路,一所所庭院間落下點點樹蔭,鳥兒飛在河床上的畫舫間,古老的城市裡行人來去,酒樓茶肆當中響著藝人說書、彈唱的聲調,清茶的香氣與好友們匯聚交談的聲音混在一起,化為點綴這季節圖卷的一部分。

時間是下午,位於城市一側的院子裡有烹煮的茶香,梧桐樹的落蔭將棋盤上的黑白棋子又是明明暗暗地渲染得斑駁,也是在這樣的庭院間,少年的聲音在響著。

“……孟子有云,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聖人所言,固是至理,然而自古以來,一時多助者,卻未必為得道,失道者、寡助者,亦往往自視為得道之人,究竟何謂大道……孔子有云,鄉愿,德之賊也,由此句可知……”

少年身材不高,面容看來還顯得稚氣,年紀大概是十一二歲的樣子,只是一身白色長衫,頭上綸巾瀟灑,看起來倒是如同成熟的小大人一般。實際上此時一般人家的孩童在十一二歲時未有太多世面可見,總還是梳著孩童的雙角束,也就是分開兩邊的髮髻,因看來像角,古稱“總角”,詩經中也有“總角之宴,言笑晏晏”的句子。

但這些事情,總也有各種區分,此時的孩童通常是在十五到二十歲間冠禮,以示成年。然而若是農家,往往十三四歲成親生子的也有,許多人十五之前也就得擔起家庭的擔子。若是城裡的孩子,蒙學之後,瞭解的東西多了些,便往往以文士自視,此時社會上文風盎然。一些孩童少年能寫得幾首詩便往往一副儒衣綸巾打扮,小大人也似,倒也是朝氣蓬勃,只要打扮簡單些。倒也無人去說什麼。例如十五六歲的少年滿口文辭,指點江山,相攜狎妓的,那也不是什麼出奇的事情。

此時在庭院間說話的少年便是寧毅弟子之一的周君武,他在以往都還是活潑的孩童模樣。只在最近這一年間,倒是顯得成熟起來。當然,十一二歲的孩子,再成熟也有限,但主要是心中有了些想法,不再如往日一般玩鬧度日,便也自覺“長大”起來,他樣貌本就清秀,這時候一身小書生的模樣,倒也顯得有幾分英氣。

這時候他站在那兒說話。一邊說,一邊想著,組織言辭,自然是為了回答院落中長輩的問題。樹蔭之中,秦嗣源與康賢正下完一局棋,隨口問了幾句,他便針對“大道之辯”做了一番論述。院落一旁,也有一名少女坐在矮凳上看著這一幕,少女年紀也不大,頭上仍梳了雙丫髻。身上粉白的夏日衣裙,襯出纖秀的腰肢與穿著鵝黃牙白繡鞋的小巧雙足,少女雙手託了下巴,在那兒微微笑著望了這一幕。手上一把團扇,由於天氣不算熱,她只是偶爾扇一扇旁邊小火爐上燒熱水的茶壺。這自然便是小郡主周佩了。

寧毅離開江寧已經有好幾日了。這對小姐弟雖然還在豫山書院掛個名,但基本上倒是脫離了那邊的學習,如同以往一般,他們的學業基本上還是由康賢掌握全域性。自然也有王府或駙馬府中其他的夫子代為教授。周佩還未及笄,但畢竟年紀“大”了,對於她的學習進度,只隨她的喜歡,要求並不嚴格,只是對小君武還是有相當要求的。

當然,雖然常常被強勢的姐姐欺負,但周君武的腦瓜本身還是聰明的,學業算不得頂尖,倒也是中等水平,不至於會太差。

“大道之辯”是個相當萬精油的題目,這題目不是秦嗣源與康賢出的,而是少年根據康賢說的幾句話給扯上去的,隨後洋洋灑灑的一通,兩位老人聽完,倒也是相視一笑。

“花團錦簇。”一個說。

“大而無當。”另一則如此評價。

評價算不得好,但作為考驗少年獨自思考能力的題目,總算是過了關,小君武也知道兩個爺爺的性格,自己也摸著耳朵嘻嘻一笑。其實師父去蘇杭之後,秦家爺爺也將要啟程上京了,今天過來,看見有些東西都已經打好包。駙馬爺爺這幾天來下棋,大抵也是準備要送別的。

“你師父離開之後,轉隨王府中幾位夫子學習,恐怕與豫山書院當中的進度不同。學業可還跟得上,聽得懂嗎?”秦嗣源笑道。

“聽得懂。”周君武行了禮,也笑起來,“其實,張夫子他們已經考過學生的進度了,也是接著之後的課程講的,還把先前的給說了一遍。只不過就算是之後的,幾位夫子說的時候,學生也老覺得已經知道好多了。師父以前授課,總是洋洋灑灑地說很多不相干的東西,可現在想起來,往往他在說前面的課時,便已經把後面的東西講到了,所以雖然有很多還未學過,但夫子們一講,就覺得很熟悉,也很好理解。就是……嘿嘿,枯燥了些。”

這樣一說,兩位老人相視一笑,隨後倒也是板起了臉。康賢道:“勿要自滿,張夫子他們也是當今大儒,頗有學識見地。各人教授的方法不同,你雖然覺得理解了些,卻未必能學到張夫子的學問真諦,他們所說所言,雖聽來懂了,但越是這樣,越要細細思考。”

君武恭謹地點頭:“是的,師父走時,也是這樣說過的,他說,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本領,當學生的,應當學會思考,好的東西,都要學過來,至於何謂好的,總是要以後的實踐裡慢慢驗證。想法怎樣活躍都可以,就是不能傲慢。”

“似立恆這樣當人師父的,倒也真是難以找到了……”秦嗣源失笑,康賢沒好氣地搖頭,周君武倒是為著這師父微微有些自豪的樣子,一旁託著下巴的小郡主微笑起來,眼睛眯成了一條線,似乎正在想著些什麼。秦嗣源隨後又考了一下君武對四書的掌握,又與康賢聊了一會兒,沏了一壺茶,準備擺開新的棋局時。又說起寧毅的事情。

“立恆離開江寧之前,倒是與他說了上京之事,只是立恆心中似乎還有顧慮。他心中所想,其實一向令人難以把握。以往他只談做事,不談救國濟民,在我看來,看來也是他心中對於那大道,有所顧慮。因此慎之又慎。”

康賢點了點頭:“他做事是極有辦法的。只是以往倒也看得出來,對於世俗官場,總有些不以為然。他若是能想通出來幫你,你在京城,做各種事情阻力倒也是少些。”

秦嗣源微微搖了搖頭:“立恆做事,一向沉穩,只是看他風格,目標卻又往往激進徹底,偏偏他自己有這樣的能力,他心中恐怕也是明白的。離開之時他曾與我說過。若真要出來做事,連他自己也不清楚那是好事還是壞事。如我最近也在想,聯金抗遼,最後到底會是個怎樣的結果,我也不知道,金國大了,誰知道會不會是另一個遼國,有時候,有好心,未必能做成好事來。”

“至少有機會了。金遼兩國打起來,我們只要把握機會,打勝幾仗,便可以收復山河。但若在這樣的機會中還打不勝。那總不至於是你一個人的事。”

“若是這樣……國家也該亡了……”秦嗣源皺著眉頭,想起這句話。其實若是一般的小民說起來,這話真是有些大逆不道,但在這裡自然無妨,康賢也皺起了眉頭。秦嗣源壓低聲音,“其實啊。我覺得立恆顧慮在此。”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