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行業發展到現在宣傳手段早已多種多樣,最基本的有預告和海報,雜誌報紙廣告,電視廣告;接著還可以舉行試映會,邀請一些媒體或者名人幫忙寫影評推廣等;
當然,演員也有宣傳工作,可以上一些綜藝活動宣傳電影;
幾年後也會流行路演,作用非常大,李景坤準備提前把它運作起來;不過那個要等到電影上映了再安排。
前陣子已經跟發行方和投資方的負責人一起看了成片,今天早上發行方傳來了一些宣傳方案和票房預期等資料,因此龍棲影視文的高層也正開著會議。
“按照今年院線的增長速度,和最近兩三個月的大盤資料,再加上影片的質量,發行方對於《建築學概論》的國內票房預期是6000萬到7000萬。”
票房預期其實很不好做,因為影響的因素太多了,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有時電影質量好也拿不到高票房,有時電影質量差也能爆。
但電影又是高投資高風險的專案,又不得不做詳細的調查。
“感覺也還可以。”盛元說。
《建築學概論》的製作經費是1500萬(四捨五入,電影超了一百萬製作費),國內純票房如果真的能過6000萬,就是一部賺錢的作品了。
然後下映後還會有其他一部分收入,所以能拿到6000萬票房也還算過得去。
“所以宣發費用給的數字是多少?”李景坤說。
“按照票房預期的10%到15%來算的話,宣發費用在600萬到1050萬之間。”總經理周德澤說。
“600萬肯定太少了。”李景坤說。
《建築學概論》也算中小成本影片,但是他對電影質量有信心。
而且600萬也確實做不了多少事。
現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畢竟現在的娛樂專案也太多了,如果你不大聲地、反覆地告訴大家,這裡有部好電影;
如果不引起潛在客戶的注意,他們就會在電影上映的時候選擇其他電影,或者其他娛樂方式,所以如今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宣傳,宣傳,再宣傳。
“能不能按照票房預期一億的目標去做宣發?”李景坤說。
其他人聽著都沒什麼大的反應,周德澤平靜地回答:“那就是1000萬到1500萬之間的宣發費用,可以三方坐下來商量。但是如果對方覺得太多,他們可能會讓我們先出大部分費用。”
上一年國內總票房是101億,其中過億票房的有二十多部,但是大部分不是大製作就是有大導演和大明星做加持,而這些《建築學概論》可以說一樣沒佔到。
所以把宣發費用定在一千萬以上,還是有些壓力的。
但是李景坤又不想錯過機會,因此後面宣傳期又會事忙碌的一段時期——即使他不會全程親力親為去做宣傳,也會盯好每個步驟。
“先按照1500萬的宣發費做一套方案出來,然後通知投資方和發行方,探下口風,定個時間見面細聊。”
雖說電影也有廣告植入,但是李景坤沒有刻意去做太多,因此票房依舊得三倍製作費後才能開始賺錢。
但是沒事,他自己也有做了一些準備了。
傳統宣傳渠道肯定是要的;試映會也要搞,到時讓華影多請一些媒體過來幫忙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