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導演是您京影的師弟。”
“是的,他是我的師弟,我們當然認識。我記得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他還在京影上學,我帶著《山楂樹之戀》去跟學校的師生做交流。當時他就已經是學生代表了,還上臺跟我們互動了一下。他是個很聰明、很有靈氣的年輕人,而且也很勇敢,敢做敢拍!我很喜歡他,也很喜歡他的電影。包括《建築學概論》和《蜂鳥》等等。”
“今天李導演的作品也在電影節上做了展映,不過口碑卻有點兩極化,喜歡的人非常喜歡,討厭的人也非常討厭,對此您怎麼看?”張國師有點驚訝:“是嗎?他的這部作品我倒是還沒看過,所以也不好說什麼,等我有看過了才能回答你這個問題了。”·····張國師來了,李景坤自然得去拜訪一下的。
原因有太多了,比如他是前輩,還是師兄,同時對國內電影事業也做出了很多很大的貢獻等等;做為小一輩的,既然也來到異國他鄉了,肯定得主動過去打聲招呼。
因此20號早上他很早就跟他取得了聯絡,想在他有空的時間見一下面。
不過張國師來到嘎吶,想見他的人和他必須見的人有很多很多。比如嘎吶電影節的主席和藝術總監,比如他在這邊的一些老朋友等等,所以李景坤要跟他見上一面,也是得稍微排下隊的。
但也可能是需要見的人很多,所以大部分人聊的也不久吧,反正李景坤在11點左右的時候還是順利跟國師見到面了。
身邊自然是繼續帶著一個拖油瓶。漂亮的拖油瓶。······張國師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啊!
但精氣神感覺非常好,看到真人的時候就能感受得到;或者看他最近的採訪也能感受得到。
他依舊很有活力,依舊活躍在創作的第一線,而且依舊還是那麼能打!
2010年上映了《山楂樹之戀》,2011年上映了《金陵十三釵》,然後到了今年是《歸來》。
其他的都不用說了,可以到網上百科那邊看他的電影作品列表就行,長長的一串看下來,就會留下
“敬佩”兩個字。當然,也不能說他每次都完成得很出色,比如過幾年他會遇到一部合拍鉅製······但他對電影的認真和真誠是一定的!
而且,他還會繼續做下去。再過五六年,他都要到古稀之年了·····所以不佩服都不行,所以不尊敬他都不行。
“挺好的,真的,像你之前的《蜂鳥》就很好了,我很喜歡。這次應該也不錯,不然他們也不可能把你選上來。”他們是在酒店房間內見面的,他的身邊當然也有很多人,有的是助理,有的是電影的其他主創人員。
張國師說:“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當時你才拍了一部戲吧?在準備第二部電影?”
“是,當時《青春派》也剛下映不久。在準備《建築學概論》的籌備工作,那時女主角還沒選好。”
“對,當初我們也聊了不少,沒想到轉眼過去這麼久了,你都成長得這麼快了!真的太讓我震驚了!”
“師兄太過獎了。”
“不會,一點都不會,別的不說,至少你的電影我基本都很喜歡。不知道這次的電影怎麼樣?”
“我個人是覺得還可以的,就是題材方面可能不是所有人都能喜歡。”張國師點點頭:“我也聽說了一些關於你這部電影的評價,不過我覺得你可以先不用太在意,先讓它繼續發酵一段時間;因為這都是正常的現象,這都是每個電影人會遇到的事情。畢竟每個題材都有人接受有人不接受。爭議是在所難免的。我還不是一路從爭議裡走過來的?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是怎麼想的。如果你已經覺得它是對的,那麼就堅持下去,儘量把它做到最好就行了。先要把那股勁使出來,有那種激情,有那種表達的慾望更重要!把這種創作欲發洩出來後,作品完成後,回頭要怎麼總結,要怎麼吸取教訓和經驗再來做也不遲!”
“是,我明白了。”李景坤自然是乖乖點頭聽話,達者前輩的很多話還是可以讓人學到很多東西的——雖然本身他也沒受評論多少影響。
·····當天晚上,《歸來》的一眾主創亮相嘎吶電影節紅毯。主辦方給他們的禮遇非常盛大和隆重,他們在上面走了七分鐘的紅毯,期間掌聲和閃光燈一直都沒停過——規模和現場反饋跟前一天《夜以繼日》的展映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張國師、鞏麗、陳道鳴、張慧文、朗朗等人都在;每個人都衣冠楚楚,每個人盛裝出席!
鞏麗和張慧文都屬於
“謀女郎”,但不得不說鞏皇的氣場真的很強大。幾人走完紅毯後,來到盧米埃大廳,電影廳內也早已人山人海,所有人都站著在那裡鼓掌,不然就是用手機在拍照。
外面走了七分鐘,在展廳內也掌聲歡迎了一分多鐘!這個場景,這麼隆重的禮遇,肯定是會傳回國內的,而且影片也會在網上留存很久!
李景坤和柳天仙當然也在現場。看到這一幕場景,柳天仙也忍不住對他說:“好震撼啊!張導演在這邊好受歡迎啊!”而且他們只是來這裡展映而已!
電影節藝術總監親自迎接,影廳內也是各種大咖,各大導演和奧斯卡影帝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