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派》上映二十多天後票房就比較乏力了,勉強待夠了一個月後,最終票房3078萬。
已經屬於大賺的電影了——拍攝成本才300萬!
導演李景坤在圈裡小有名氣,這次沒有買什麼通稿,很多人就開始報道他的事蹟,稱讚他有才華,有天賦。
“89年出生的李景坤對如今的年輕群體有敏銳的洞察力。他本身就是這個年齡層的人,所以他知道年輕人所面對的東西是什麼,他知道他們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他了解年輕人的心理……
所以從小說《誰的青春伴我同行》,到短劇《騰空的日子》,再到今天的《青春派》,李景坤一直在用不同的視角來觀察和詮釋他眼中的青春年華……”
《青春派》已經下映了,他也不算明星,所以沒有準備再給自己打廣告,別人要寫就隨便他們。
不過顯而易見的地方是,他的圍脖粉絲又漲了不少,已經九十多萬了。
不算最多的那種,但是咱不參水分。
龍棲影視公司也搞了內部慶功宴,畢竟算是公司第一部作品,賺了錢了當然要慶祝一下。
公司第一部作品成績還不錯,3078的總票房,減去稅收,減去院線、發行方、宣傳費等部分,他們公司能拿到的分成大概是1000萬左右,也就是差不多總票房的33%。
不過還要再減去300萬的製作費,還有額外的一些宣傳費用等,純票房的收入大概是七百多萬。
不過後續還會有其他收入,比如他們還可以從電視版權和音像製品等地方回收至少300萬元;比如後面還可以把網路放映權售賣出去等等;因此總體來說收入還行。
算是一款回報率非常高的產品了。
並且可以讓龍棲影視“半年不開張,開張養半年”了。
而關於李景坤的新專案,華影希望在發行方面可以繼續合作,投資意願倒不是很強烈。不過看了拍攝計劃和高美媛的加盟後還是決定投資200萬意思一下。
製作費初步預算是1400萬,你大名鼎鼎的華影大公司大企業就只肯拿200萬?
行吧,蚊子再小也是肉,人家能真金白銀地把錢拿出來就是真的支援了。
所以也不用嫌少;再說了,這也是一個非常利好的訊息,給外界的人釋放出了一個訊號:就是他這個專案其實還是挺靠譜的,畢竟人家華影都投資了,你還擔心、還猶豫什麼?
這段時間其實還是有投資公司跟龍棲影視方面做了溝通的,只是肯掏大頭的人還沒有出現。
看著好像第二部電影要找投資商也不容易,其實也正常。
雖然《青春派》是賺錢了,但是減去製作成本後,賺的其實也不是很多啊。
對於很多大的投資公司來說,幾百萬的收益還真不多,但是冒的風險卻不小。
電影本身就是個風險很高的投資行業。
眼看著《青春派》是成功了,但是那些失敗的更多。
所以華影那邊一開始才對只對發行感興趣。
再怎麼操作也不會虧嘛,後期賺多賺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