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其實還是比較在意的,畢竟之前拍的短劇短片什麼的,都事先有心理準備,知道是不賺錢的,所以心態比較放鬆。
但是這次不同,這次開始上架了,真正檢驗質量的時候到了,所以還是想的有點多。
“凌晨後的票房資料應該出來了吧?”
為了怕影響睡眠質量,昨晚他沒等資料包道;但到了公司,見到了其他人,還是忍不住問了一下。
“昨天你說先不要太緊張,不要盯那麼緊,我們也沒去諮詢——其實我們也有點緊張。現在需要問一下嗎?”周德澤說。
“不用了,現在問應該資料也不那麼準確,而且十點多了,應該有的院線又開始有排片了,等這一天過了再說吧。”李景坤說。
此時王陽和郭俊立也在。
雖然是暑假了,但回去也沒什麼事,而且他們參與的電影都要上映了,哪有心思回家休假啊。
目前國內銀幕數還不到六千,比起幾年後的幾萬塊還是差很遠,但是還是能誕生不少億元票房的作品——2009年全國總票房62億,今年還會大漲。
在《槍王》和《危情大諜戰》等電影的包圍下,《青春派》的排片率不算高,但比起其他電影又不算低。
跟它同一天上映的有《唐伯虎點秋香2》和《長江七號愛地球》。一個是老片重映,一個是動畫片,所以《青春派》還是很能打的。
當晚公司幾個主要的人員都沒回去,都在等票房成績。
大概凌晨左右,票房粗報已經出來了,大概240萬左右。
看著好像還不錯,畢竟電影製作成本才300萬;好像第一天就回本了?
其實不是的,只要電影上映了,其他各項成本也提高了。不說其他的,宣傳費都幾百萬了。
而且這些票房還得分成好多份,院線先分走一半或一半以上,剩下的才給發行方和製片方去分。
如果要粗糙點算的話,就是票房一般得是製作費的三倍,才開始回本;後面能繼續賣的才算是賺到的錢。
而且票房通常是從高往低處走的,前面的票房最高,後面會越來越低。
“還不錯,不算高也不算低。”
幾人討論了一下,最後李景坤做了個總結。
然後第二天,也就是週六的票房是300萬,第三天的票房是320萬。
最後,週一的時候,通稿發出來了:
“青春勵志電影《青春派》首周大賣,三天票房突破1120萬元!”
“口碑爆棚,青年作家李唐王導演處女作上映!”
“‘零差評’青春片,《青春派》與你一起過大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