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些製造商來說,沒有什麼比發現一個新銷售渠道更讓他們興奮的事情了,所以這些企業幾乎都在連夜召開緊急會議,而且,他們在自己的緊急會議上已經不會再去討論是否和淘寶合作了,因為這個答案很明確:必須儘快與淘寶網建立合作關係,真正讓他們連夜討論的方向是:一旦接入了淘寶,該如何加強與淘寶的合作、如何提升自身企業在淘寶網的銷量與影響力。
不過,同樣的資料在李牧眼裡看起來,卻這些資料本身並不讓他感興趣,他感興趣的,是這些資料背後所蘊含的平臺及使用者特徵,因為李牧知道,沒有做假的資料絕對不會說謊。
凌晨時分,李牧在高階會所的房間內,獨自守著電腦,開始用Excel分析淘寶暑期品牌日的資料。
第一:
一天的時間內,有大約超過800萬個賬號在淘寶上購買了商品,一共下了1400萬個訂單,總成交商品數量在為1700萬件,其中包含兩百萬臺ManME,它們在不到三個小時的時間裡被搶購一空。
雖然平均每個賬號下了1.75個訂單,但大部分下多個訂單的使用者,訂單收貨人都不相同。
這個資料代表有很大一部分消費者是透過其他使用者的賬號代為下單購買,這些人可能是懶得自己下單,也可能是沒有電腦或者不方便,也可能是沒有淘寶或者支付寶賬戶,透過這個資料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淘寶網和支付寶需要繼續普及並且降低門檻,以便讓更多有網購意向和可能的潛在使用者轉化成直接使用者。
第二:
1700萬件商品,創造了26.83億元的總銷售額,單件商品均價達到驚人的157.8元。
同樣,26.83億總銷售額,相對應1400萬的訂單數,客單均價達到了更高的191.6元。
平臺的單品均價157.8、客單均價191.6,以2002年的消費水平來看,這個資料似乎非常顯眼,但是李牧心裡清楚,客單價高是好事,但是單品均價和客單均價雙高,這可就不是什麼好事了,它意味著平臺的產品結構存在很大問題,或者代表著使用者的購買習慣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成交物品的單品均價高達157.8,這意味著大家購買最多的就是這些單品價格較高的商品,而這種商品大都是價格相對高昂的電子、家電類產品,與之相反,平臺上那些單品價格較低的日常生活百貨卻無人問津,這證明目前淘寶網使用者的網購習慣還沒有真正的貼近生活,淘寶還需要在如何讓網購更接近生活的問題上投入更多精力。
第三:
除了單品均價高之外,1400萬個訂單,只成交了1700萬件商品,這個資料意味著每個訂單內的平均商品數量只有1.21件。
這個數值在李牧看來也有些低,因為它很能反映出眼下網購使用者的消費習慣,那就是以理性的精準購物為主。
絕大部分使用者都只買了一件商品,這證明他們眼下網購還是非常理智的,只選取自己最需要的商品,只買對的,不多買,也不亂買,而不是像逛街一樣,抱著買一件的目的上街,最後回家往往是一大堆。
“單均商品數量少”和“單品均價高”是交相呼應的,都意味著網購使用者的消費潛力還需要繼續深挖,淘寶網日後要為他們推送更多種類的商品,並且想辦法帶來更多的成交量,同時還要想辦法提升網站的使用者體驗,讓使用者能夠瀏覽更多的頁面,瀏覽的越多,購買的數量也就越多。
如果這一塊工作能夠做好,那麼同樣的1400萬個訂單,單均商品數量若是能夠達到3件,成交的商品量就可以達到4200萬,這個係數的改變,對整個網站的促進是非常大的,所以這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李牧看來,眼下能讓使用者在網上買手機電腦不是什麼本事,因為有“品牌旗艦店”+“支付寶擔保”+“價格優勢”這三大利器,即便電子產品客單價很高,但使用者依舊會願意買單,可這種商品的購買需求,每個使用者每年平均能有幾次?一隻手恐怕就算過來了。
現在對李牧來說,最重要的是要讓使用者提高網購的頻次、擴大他們網購的商品範圍、深化他們的網購習慣。
也就是說,除了讓使用者在網上買手機、電腦、MP3之外,還要讓使用者能夠在網上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其他購買需求,例如:在網上買服裝鞋帽、在網上買柴米油鹽,如果連擦屁股用的衛生紙都能在網上購買,那這樣的使用者就真成了深度網購使用者了。
上一世淘寶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因為在數年的時間內,不但極大的豐富了淘寶網的商品種類,更借這種豐富無比的商品庫,培養出了大量的深度網購使用者。
現在想想,網路上那些“萬能的淘寶”以及“剁手黨”的段子為什麼會風靡?不就是因為淘寶在這幾個方面的工作做得極其紮實嗎?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