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斯皮爾伯格又說:“二戰題材電影,以及所有歷史題材電影都存在一個很傷的問題,那就是沒辦法做廣告植入,拍現代片,主角用什麼手機、開什麼車、住哪家酒店、鏡頭一掃而過出現誰家的廣告牌,這些都是可以賺錢的,起碼可以在前期以這種方式來降低成本,可是二戰題材電影,前期很難找到這樣的機會,一部兩部還行,但太多的話,成本壓力還是很大的,而且,二戰題材的電影,票房營收空間普遍略低,比不上娛樂電影。”
李牧說:“這些都無所謂,我們有遍及全華夏的院線,又有遍及全國甚至全北美的網票系統,未來我們的院線還會繼續擴張、網票系統也會繼續發展,到那個時候,我們自己的渠道能力,就基本可以確保電影的票房不撲街,也就是說,前期投入哪怕十億美元,在兩到三年內,也會陸續以票房的形式回款,甚至還有機會獲得可觀的利潤。”
說到這裡,李牧頓了頓又道:“至於這筆錢怎麼拿,其實也很簡單,我可以融一筆錢做個專注影視專案的私募投資基金,募集投資人的資金用來做影視專案的投資,我可以把所有利潤都分給基金的投資者,畢竟我在意的不是利潤,而是產品。”
斯皮爾伯格點了點頭,道:“我明白了,既然這樣的話,前期的資金壓力也就沒那麼大,風險也可以分攤到投資人身上,我覺得還是有得做的。”
李牧說:“我們不如在這個專案上合作一把,我來發起私募基金,你來做專案的管理者。”
斯皮爾伯格好奇的問道:“李總,可以具體說一說嗎?”
李牧便道:“其實很簡單,我去弄錢,你來花錢,打個比方,我的第一階段目標在十億美元上下,這筆錢將用於投資十到十五部二戰題材的影視劇,其中你個人拍一部,剩下的,由你來挑選合適的專案與團隊,你覺得哪個劇本好,你就買下來投拍,然後找合適的導演,一步步監督專案落地,最後我從整個專案的淨利潤裡,拿出一成給你,同時,這個品牌我也會給你10%20%的股份,具體我們可以深入溝通。”
說著,李牧又道:“這個品牌,要像漫威一樣,只做精品,爭取在三到五年內,成為全世界最好的二戰題材品牌!現在,還沒有人要做一個這樣的品牌,如果我們做了,我們就能走在最前面。”
“垂直品牌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天然能給使用者帶來一種我在這個領域更專業的感官,比如你喜歡登山,那麼你不可能去一家普通的服裝品牌店裡購買登山需要的服裝,你至少會選擇一個專業的戶外品牌,甚至一個專業的登山品牌。”
“影視其實也是一樣,如果我們是一個專注動畫片的品牌,那麼在我們打出口碑之後,使用者一想到動畫片,就會第一時間想到我們,一看到我們的動畫片,就會先入為主的覺得,既然是我們出品的,那一定就是精品。”
“漫威從二戰的時候就在創造超級英雄,到現在,它每出一位超級英雄,大家就會瘋狂購買他們的漫畫,甚至走進電影院去看他們的電影,這就是漫威在超級英雄這個細分垂直品類上的巨大優勢。”
“二戰題材品牌也是一樣,如果我們能夠打造出幾部經典的二戰影片,那麼未來觀眾只要想看二戰題材的電影,首先就會想到我們,而我們只要出一部二戰題材的電影,喜歡二戰題材電影的觀眾就會放心的買票走進電影院去觀看,到那一天,我們這個品牌將對二戰電影市場形成絕對的領導者地位,未來就可以像漫威那樣,不斷推出新的二戰題材影片,而且推一部火一部。“
李牧很清楚,影視行業再往後發展,會出現大量垂直於某些細分品類的品牌,漫威、DC、迪士尼、皮克斯這些自然不用說了,國內專注喜劇的開心麻花、專注精品電視劇的正午陽光,都是非常成功的案例,除此之外,有的品牌專注做網路大電影,有的品牌專注做懸疑網路劇,甚至有品牌專注做綜藝節目。
但是,影視行業有這麼多專注細分市場的品牌,但一直沒有人專注做二戰題材影視。
李牧決定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牧野映象下面搞一個子品牌,專注做二戰題材電影、電視劇,並且只做精品,同時,電影一定是聚焦全球市場,而電視劇,則重點圍繞國內市場與北美市場,尤其是國內市場!
如果以後自己旗下的這個品牌,每年能拍出一兩部華夏二戰題材的優秀電視劇,那麼,對日後的整個國內抗戰影視劇的發展方向,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如果每一年都有《我的團長我的團》、《亮劍》這樣高水準的二戰題材電視劇,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劇,基本上就沒有什麼生存空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