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五環外,北五環外的房價、房租,比東南西這三個方向都要貴,而且貴得多。
東五環外房子均價兩三萬的時候,北五環靠近中關村軟體園的地方,就已經突破五萬了,等東五環突破五萬的時候,北五環十萬的房子都出來了。
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就是因為網際網路行業在這個區域扎堆,以至於這一帶的房屋需求,無論是租還是買,都非常之高。
網際網路行業雖然有很多吊絲碼農、設計、產品,但是,這個行業的平均薪資水平比絕大多數行業都要高,而且一家公司赴美上市,動輒就締造上成百上千個百萬富翁,這些人收入達到了中產階級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中關村附近買一套房子。
現階段,中關村還沒有真正往五環外發展,如果現在去希二旗、尚地一帶拿它幾塊地,將來真是要賺發了。
想當年,李牧在唐家嶺租一間自建房,一個月三四百塊錢,數年後,唐家嶺最次的回遷小區也賣到六七萬一平。
唐家嶺是個什麼地方?那是個北五環外早先鳥不拉屎的棚戶區,距離最近的地鐵站都要好幾公里遠,但它真正的優勢根本不依靠地鐵,而是近在咫尺的中關村軟體園,地鐵?不存在的,它的潛在客戶,是那些希望住在這裡,可以走路或者開車十幾分鐘上下班的人群。
蔚瀾這時候問李牧:“李總,你覺得中關村未來能發展到什麼規模呢?”
李牧聳了聳肩膀,說:“全國第一,世界第二問題不大。”
蔚瀾驚訝的問:“僅次於矽谷?”
“沒錯。”李牧點頭說道:“實現這一步,應該不需要太久。”
蔚瀾說:“全國目前都在發展高新技術,尤其是一線城市,基本都有新區以及高科技園區,中關村的優勢能一直保持下去嗎?”
李牧笑道:“放心吧,一定能,在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產業群聚效應都是不可避免的,美國有好萊塢、矽谷、底特律,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中關村的優勢有很多,第一是位居首都,得天獨厚;第二是頂尖學府扎堆,清華、燕大、人大、航空航天、郵電……數不清的大學在這附近,為中關村提供了足夠的人才供應;第三,目前已經有了規模紅利,全國最大,創業者優先考慮到這裡創業,中大型企業就算不遷過來,也會在這裡成立分公司,並且派駐更多的人手,所以,全國不可能再有任何一個高新園區超過中關村。”
說到這裡,李牧頓了頓又道:“既然我們認為,中關村有可能成為僅次於矽谷的高新企業聚集地,那麼我們來分析一下中關村未來高新企業的拓張範圍,中關村從北三環開始,到北四環外,往西發展不太現實,往南進三環或者往東,都是人口稠密區,聽說過企業給人口稠密區讓路的,還從來沒聽說過人口稠密區為企業讓路的,所以更不現實。”
“東南西三個方向的桎梏,讓高新技術產業在北三環到北四環這個區域形成了困獸之鬥的局面,但是,這頭困獸的周圍不是其他動物,而是一棟棟鋼筋混凝土建造的牢籠,這頭困獸唯一剩下的突圍方向,就是一路向北。”
“未來,高新技術園區以及企業蔓延的方向,一定是從北三環為起點,向北部地區、西北部地區蔓延北五環、五環外,甚至未來要修建的六環,這些地方現在人口較少,動遷成本小,是高新技術發展的首要選擇,也幾乎是唯一選擇,所以話說回來,萬盈的下個階段,可以想辦法在北部多拿些地。”
蔚瀾感嘆道:“萬盈現在的資金也很吃緊,幾乎是滿功率運轉,下一個階段,怕是要等我們首批樓盤開售才能積蓄足夠的能量。”
李牧說:“我們剛才最早聊得第一點你還記得嗎?”
蔚瀾問:“你是說未來十年房價穩步增長的大趨勢嗎?”
李牧點點頭,道:“結合這個大趨勢,房地產公司想做大一定要放開膽子,只要行情擺在這裡,就永遠都不要怕負債率高,放心大膽的去拿你們能拿到的最大槓桿,大趨勢擺在這裡,再加上一定的操作與控盤能力,就絕對沒有賠錢的可能。”
蔚瀾恍然大悟的點了點頭。
李牧這時候又說:“蔚瀾,說句實話,有些時候,用太專業的眼光去分析行業,容易太過於聚焦,宏觀把控反而不足,這是隻緣身在此山中的道理,如果跳出行業的固定思維模式,也許就會有意外收穫。”
“比如,現在我們分析中關村的地產發展,不要去看地鐵怎麼修、也不要去管學區怎麼劃分、市政府、區政府有沒有什麼利好政策,就看整個高新技術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你看它是一頭巨獸,被困在三面牢籠中體積越來越大,往北突圍已經是必然之勢,你就放心大膽去做好了,因為行業一旦向北突圍,政府為了鼓勵企業發展,一定會把地鐵修過去、把學校建過去、把政策給過去,到那個時候再進入,入場成本就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