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稍做改動,就特別符合《飛虎隊》裡,劉曄殉國時,安妮海瑟薇的心情。
這首歌本身就是一首流行度極高的歌曲,各方面比《21guns》還要高一個層次,所以,如果拿來做上映前的最後衝刺,這首歌一定能夠大火,同時還能將電影的宣傳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李牧想到就做,他立刻按照回憶,將《setfiretherain》的歌詞寫了出來,然後對歌詞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把歌詞中的“我以火焚雨”改成“你以火焚雨”,這樣就意味著從女性歌者的視角,看著男主在空中爆炸起火、以身殉國時的情形。
這首歌的大概寓意就是,男主與女主相互愛慕,但因為男主慷慨赴國難,最終犧牲在長空戰場,女主也只能陷入無盡痛苦之中。
但是,李牧沒有把赴國難、犧牲描述的非常直白,而是用“你飛入空中、你以火焚雨”這樣的詞句來隱晦的傳遞這樣的思想。
當這首歌和這部電影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人們自然會聯想到男主架機升空作戰,最終血灑長空的畫面;
當這首歌單獨拿出來聽的時候,也可以理解為男人為了自由,或者為了其他追求而離開了女主、留下女主一個人痛苦萬分,這樣又比較符合一首情歌的路數。
反正天下間的情歌,其核心點無非就是那麼幾個:我們相愛,我愛你但你不愛我,你愛我但我不愛你,我愛你但你不知道。
當然,如果非要走騷操作,搞一個“我愛你但我也愛他”之類的核心,那基本上是要被罵三觀不正的。
所以,只要是圍繞著這四個基本核心點寫情歌,從立意的角度看,都能斬獲大量的受眾,而這首歌剛好又可以切入我愛你,但你不愛我的這個點,可以說一語雙關,非常完美。
搞定歌詞,李牧立刻聯絡國內最好的音樂製作人團隊,準備開始對這首歌進行編曲。
這次李牧邀請的,全部都是國內頂尖的音樂人,其中許多人甚至不是同一家唱片公司,但因為李牧在娛樂圈超然的地位,大家還是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跑到燕京找他報到。
斯皮爾伯格給演員們定了一個路演的陣容分配。
亞洲國家,比如華夏、日韓,由湯姆漢克斯帶著劉曄以及安妮海瑟薇來負責,而西方國家,則由萊昂納多搭配杜薇來負責。
這麼安排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劉曄、安妮海瑟薇;萊昂納多和杜薇本身就是電影中的準情侶以及情侶,所以這種組合對觀眾來說更有吸引力。
至於為什麼是杜薇去歐美,安妮海瑟薇來亞洲,主要是為兩個女孩子考慮,現在杜薇需要開啟西方市場,而安妮海瑟薇也需要開啟東方市場,所以兩人相互交換是最合適的。
至於劉曄,他現在還屬於新人,在華夏大陸都還沒有多高的名氣,又不像杜薇已經有了一首《21guns》做鋪墊,現在去西方宣傳,肯定徹頭徹尾的當一個路人,所以不如在華夏,以及日韓先踏實經營,畢竟他的顏值在東亞還是比較能打的,更重要的是確實有一點硬漢的味道,好好抓住路演的機會,應該能提升不少知名度。
按照約定,杜薇很快就要啟程赴美,先從美國開始,在美國幾個大城市做大概十場路演之後,緊接著再直奔歐洲,在英法德意這四個國家還有十場左右的路演,一路跑下來,基本上電影就該上映了。
所以,李牧想在杜薇走之前,先把這首歌錄出來。
哪怕是編曲後面還有調整,但只要確定這首歌的整體基調,以及演唱風格、速度、力度等關鍵環節,讓杜薇把唱錄完,剩下的編曲團隊還可以繼續做精細化修改,然後來適配杜薇錄好的演唱音軌。
這種套路在唱片錄製的過程很常見,就等於是先讓模特把身材比例以及尺寸全部定下來,然後把衣服的製作交給一幫有經驗的設計師和裁縫,等他們把衣服做好,再把衣服穿起來。
杜薇沒想到李牧在自己即將赴美路演之前,竟然還能寫出一首歌來,慌忙推掉走之前的所有安排,跟著李牧一起,一頭扎進了錄音棚裡。
對她來說,她最喜歡的就是和李牧一起錄歌的過程,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李牧幾乎會一直跟她在一起,不但會很盡心盡責的跟她講述歌曲需要的感覺和重點,還會一直在錄音室外面、隔著隔音玻璃不停的給她加油鼓勁。
對情竇初開的杜薇來說,如果錄音的時候,能看到李牧在外面,她幾乎可以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致,因為她心底最不願讓李牧失望,甚至,一心想著讓李牧能以自己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