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腳踏車送餐,效率可能不及電動車四分之一,這麼搞的話,成本豈不是更高得嚇人?
本來現在外賣平臺就沒開始從商家手裡抽成,給優惠、給補貼、養騎手,這麼多成本算下來,牛外賣每接一單就要賠個十幾塊錢,兩千萬美元現在估摸著也花了一小半了,剩下的夠燒多久?
想到這,決定,繼續拉高牛外賣的整體運營成本。
首先,他讓滬市的負責人提高騎手的底薪,直接提高到一千八百元一個月;
其次,他還要求在滬市上線超時賠付功能,也就是說,一個訂單如果超過30分鐘沒有送達,一律佩服3元現金;如果超過40分鐘,賠付5元;超過60分鐘,免單。
目前,餓了麼在滬市的資料顯示,訂單暗示送達率超過95%,40分鐘內送達率98%,60分鐘內送達率99.8%,幾乎除了突發意外情況、不可抗力之外,餓了麼就不存在延誤的情況。
這跟餓了麼內部派單的流程也有關係。
李牧早就交代過,不可以大量給單個騎手派單,也不可讓騎手大量接單,除非有跟騎手路線非常相近的訂單,系統會自動派發給這個騎手,其他情況下,絕不可能讓騎手自己拼命搶單。
後世的外賣經常有時效性不及時的問題,一方面是平臺為了多接單,對訂單來者不拒,然後全部一股腦塞給騎手,另一方面騎手也不斷搶單,想多賺點錢。
原本,從A到G的訂單,最慢20分鐘也能搞定,但騎手又接了一個從B到C的,又接了一個從D到E的,然後還搶了一個從F到G的,隨後就一路取餐、送餐、取餐、送餐,甚至取餐、取餐、取餐、送餐、送餐、送餐,用這樣的路數,總有一兩個排在最後的訂單會超時。
但是,後世的那些外賣平臺,服務質量都很一般,對他們來說,永遠是利益至上,所以他們也默許這樣的操作,如果你想快點拿到餐點,你有兩個選擇,要麼你是會員,要麼你花錢買一個所謂的準時寶。
準時寶就更坑爹了,你花錢買了,騎手可能就優先送你的,有時候為了優先送你的,要兜一個大圈子,從而導致後面的訂單延誤的更厲害。
還有些時候,騎手自己不願意承擔延誤的後果,直接給你打電話,用各種示弱的理由懇求你允許他提前點選送達,多數人臉皮薄,覺得送餐師傅也不容易,也就讓他點了。
這樣一來,你買的準時寶就屁用沒有、純屬白扔錢了。
有些不自覺的送餐師傅,一邊欺騙你,說馬上就到了,先點送達,一邊在欺騙得逞之後,直接把你的優先順序放到最後,然後去趕其他訂單的時間。
這樣一來,你有可能一個半小時都還沒吃上飯,當你滿肚子怒火等著送餐師傅上門的時候,他一來就滿臉苦瓜色的向你道歉,對不起啊,路上太堵,對不起啊,車壞了,對不起啊,摔了一跤,對不起啊,出了點剮蹭事故,總之,他都會讓你覺得他很可憐,至於你餓了一個半小時肚子的事兒,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麼。
你有時候會想,平臺都有騎手和使用者的地址,尤其騎手,實時地址就在平臺監控範圍內,有些訂單,恨不得騎手離使用者還有五公里就已經點送達了,你平臺眼瞎嗎?看不見嗎?系統後臺難道判斷不出這樣的問題嗎?為什麼還讓騎手鑽這個空子?
其實,平臺對這些行為心知肚明,他根本不願意去管。
為什麼呢?
因為,既然你使用者自己願意被不負責任的送餐師傅忽悠,那我當然樂得看到這樣的結果,這樣一來,送餐的人就又能多接幾單。
這就是整個平臺都在串通起來,一起消費使用者的善良,你很生氣,怎麼辦?你只能最後點投訴,可是你點了投訴,先不說有沒有用,你下次還會遇到一樣的問題。
所以,李牧從開始做餓了麼,就要求絕大多數情況下,騎手一單一送,系統不多派單給騎手,騎手也不能主動搶單,確保配送的時效性。
同時,他把每個騎手的活動範圍固定在了五公里半徑內,確保騎手騎著電動車,很快就能完成一單。
如果真的有順風單,系統當然也不會犯傻,比如同一棟大廈有三個人從同一家餐廳點了餐,那麼只要系統把第一單給了某個騎手,那麼後續的幾單也都會給到這個師傅,這樣一來,他就可以在保證時效性的前提條件下,多送幾單、提高效率。
所以,有這樣的系統演算法在支撐,李牧才敢跟盧允浩玩超時賠付。
餓了麼上超時賠付,可能真正觸發賠付條件的訂單,只是2%甚至1%,可是,如果盧允浩的牛外賣也開了超時賠付,那他的觸發率可就說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