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收購一個公司殼子,還要求,投資到賬前期,由指派財務總監來負責公司的一切財務工作,等盧允浩搭建起財務團隊之後,再移交財務的工作。
不過,移交財務工作之後,盧允浩的財務必須按季度向提交財務報表,包括每一分錢的去向用途,都要在報表裡體現清晰。
盧允浩也都接受了,本身拿別人的投資就得提供財務報表,只不過要的更勤一些,誰讓人家是大股東呢,合理要求、可以接受。
隨後,又提了一個要求:每半年接受一次財務審計,到時候負責審計的,將是指派的國際知名審計公司。
對財務上有這麼多的要求,也說明了他們對盧允浩的信任不足,一怕他亂花錢,二怕他亂搞錢。
其實很多風投的投資專案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被投資的人不靠譜,從拿到的投資裡黑錢也實屬常見。
比如一個人忽悠了一千萬人民幣的投資,緊接著租了一個一年六十萬的寫字樓,結果跟別人搞暗箱操作,公司每年支付六十萬,可能有二十萬拐彎抹角的進了他自己的口袋
除此之外,公司又需要花幾十萬裝修營業場地,他可能直接把裝修工程指派給親朋好友,進一步從裡面中飽私囊。
至於更大的業務外包、推廣運營費用,裡面的坑坑窪窪就更多了,很可能一千萬投給他做事情,事情沒做出個樣子來,五百萬先進了他的個人口袋。
所以,決定在財務上對盧允浩進行嚴防,讓他知道,這筆錢是投給這個專案的,而不是投給他的。
盧允浩對此無所謂,他確實是一腔熱血要幹大事的,所以決定無論如何先努力一番,如果成了,自然是皆大歡喜,如果不成,到時候再想辦法給自己找點補償。
畢竟將近兩個億的投資,想從裡面撈點錢出來真是太簡單了,防不勝防。
所以,盧允浩對這些財務要求全部接受。
隨後,討論進入到了具體業務範疇。
盧允浩要立刻搭建一個開發團隊,團隊的技術核心骨幹,將由為其找尋,屆時,盧允浩要立刻帶領團隊研發自己的外賣平臺、搭建支付通道並且組建派送團隊。
為了跟李牧競爭,華爾街從自己投資的高新企業裡,找了六名技術骨幹,其中還有兩位華裔,專程從美國奔赴滬市,就是為了給盧允浩解決技術問題。
同時,資本也已經開始打通銀行關係,準備先幫盧允浩切開一個網銀支付的渠道入口。
剩下的,就要盧允浩自己整合並負責了。
兩日之後,盧允浩與一家名為滬市中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企業,簽訂了收購協議。
盧允浩以20萬人民幣,收購了這家公司的全部股權,該公司已經有五年曆史,雖然賬上沒什麼錢,固定資產也已經清算的差不多了,而且註冊地址也是租用的,但公司五年沒有任何違規記錄,財務流水也都很清晰透明,是個很乾淨的殼公司,再加上手裡還有一些小資質,所以這錢花的也算值。
簽了協議之後,盧允浩立刻著手搭建公司架構。
他首先委託第三方公司,開始幫自己走變更流程,要將這家滬市公司從對方手裡變更到自己名下,自己將成為公司法人,同時將股權結構做調整,自己持股20,在華夏的一家控股殼公司持股80,一旦變更完畢,一千萬美元等值的人民幣會立刻匯入公司賬戶
同時,開始幫他在開曼群島註冊離岸公司,一旦公司註冊完成,將由開曼的離岸公司全資控股中輝科技,同時,另外的一千萬美元,也將匯入離岸公司賬戶作為備用。
第三天的時候,盧允浩就已經開始在滬市尋找辦公場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