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的發行商以及影視公司紛紛找到香港各家影視公司,主動尋求合作,希望能夠與他們達成版權合作,合作的模式是,由他們來挑選合適的香港電影,然後與版權方談一個北美放映權的買斷價格、簽訂一個買斷協議,然後由好萊塢的發行商將這部電影拿到北美上映。
原本,好萊塢一年也未必能從香港買走幾部版權,但是現在,光是好萊塢感興趣的香港電影,就已經超過了五十部,而這些香港電影公司中有很多家已經與好萊塢的影視公司達成了合作協議,因為《ZombieMaster》的成功,香港電影的版權價格,比以往增長了數倍不止。
這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香港去年上映的《無間道》,這部電影當初被稱作是香港電影的救市之作,而且質量非常高,只近些年來不可多得的優質作品,但是,這樣的電影,在環亞之前看來,這部電影根本就沒有機會到北美上映,但這次,好萊塢幾家電影公司一窩蜂的過來爭搶《無間道》的電影版權,價格一度炒到了800萬美元,要知道,《無間道》在香港的總票房也不過才5500萬港幣,也就在700萬美元上下。
環亞之前上過李牧的一次惡當,以不過十萬美元左右的價格,就把包括《殭屍先生》在內的一堆殭屍片版權都賣給了李牧,結果李牧拿去之後,光電視播出權就賣了上億,現在的北美票房摺合成港幣已經超過十億,對比之下,環亞真的是虧到姥姥家了。
所以這次好萊塢要買《無間道》的版權,價格開到800萬美元的時候,環亞反而猶豫了起來。
在環亞眼裡,《無間道》無論是製作成本、製作規模以及明星陣容都要比《殭屍先生》強大的多,而且電影的質量和深度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如果《殭屍先生》都能在北美買幾個億的票房,《無間道》這種現象級作品,再不濟一億美元也是有希望的吧?如果票房按照一億美元計算,只拿25%分成,也有兩千五百萬美元進賬,比800萬美元一把賣掉要強得多。
於是,環亞向好萊塢方面報價,《無間道》的北美髮行權為30%的票房分賬,附帶一千萬美元的保底收入。
也就是說,誰想拿《無間道》的北美髮行權,首先要先給環亞一千萬美元的保底,然後再拿這部電影去北美上映,如果上映後的票房收入達到3333萬美元,按照30%的分賬比例,剛好跟環亞要的一千萬保底金額打平,如果總票房達不到3333萬美元,那環亞也不會退還一毛錢,虧損的部分就需要發行方自行承擔。
如果總票房超過3333萬美元,發行方還要將額外的分成收入補給環亞,比如票房最終達到一億美元的話,按30%的比例,環亞將分走三千萬美元,除了已經支付的一千萬美元保底,發行方還要再支付兩千萬美元給環亞。
環亞之所以開出這樣的合作條件,完全是基於《殭屍先生》的成功先例,但是好萊塢的人一點也不傻,他們知道《ZombieMaster》為什麼會大獲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有《植物大戰殭屍Online》這個爆款遊戲在支撐,再加上牧野科技強大的推廣能力、牧影票務系統不遺餘力的支援、李牧給院線方面的巨大讓利,以及李牧透過牧影票務系統做的各種促銷活動。
李牧有這麼多資源作為成功要素,才將《ZombieMaster》捧起來,反觀《無間道》它有這些資源嗎?
答案當然是沒有。
所以,800萬美元一錘子買賣是好萊塢能給環亞的最高報價,沒有一家好萊塢公司願意給環亞保底分成,這讓環亞心裡格外難受,但還是堅持自己的報價不放。
環亞的野心讓好萊塢的發行方開始打起了退堂鼓,他們前一秒還在爭搶這部電影的北美髮行權,下一秒就紛紛宣佈退出這場競爭,然後把目標鎖定到了其他的香港電影身上。
環亞以為這是好萊塢幾家公司聯合壓價的做法,一開始還格外強硬,但眼見這些公司全部走了之後再無音訊,這才開始著急,然後又反過頭來去找這些公司,表示自己願意在原本的保底金額以及分成比例上做出一定的讓步,之前是分成30%保底1000萬美元,現在是分成25%保底800萬美元。
好萊塢幾家公司依舊不接受。
其中一家企業的談判代表對環亞的談判負責人說:“如果你們能把牧野科技拉進來一起合作,就算給你們兩千萬保底,我們也願意,但如果沒有李牧,我們慎重考慮了一下,之前的800萬美元買斷報價都有些不理智,我們能給的最高買斷報價,應該也就是五百萬美元左右。”
環亞一下子鬱悶了,怎麼談著談著還帶往回減的?一會八百萬一會五百萬,比股市崩盤還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