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那些執迷不悟的技術宅們,瞭解資本市場的核,RuiLiu在自己的文章中,明確表露了自己對資本市場的看法:
資本市場中,任何交易的準則只有兩個,分別是:你情我願,合理合法。任何交易只要符合這兩個前提,就不應有任何質疑。
而李牧所做的一切,都遵循“你情我願”、“合理合法”的前提,所以他稱得上光明、正大、磊落。
至於西方技術宅門口中的“強盜”與“土匪”,RuiLiu在自己的文章中稱:世界商業歷史上,真正的“強盜”與“土匪”,不是任何企業與個人,而是一些曾經邪惡的國家。
為了支撐自己的論點,RuiLiu用1840年1860年,以英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列強,對華夏發動的兩次鴉片戰爭作為實際案例。
他在文章中寫道:“19世紀前葉,英國政府為了扭轉對華貿易的逆差,公然以國家為主體,向華夏大肆走私鴉片,甚至因為華夏清政府的禁菸運動,而在1840年到1860年的二十年間,公然向華夏發動了兩次侵略戰爭,如果用當今世界的法理來概括英國等列強當年的所作所為,應該是:國家制·毒、國家販·毒、國家武裝販·毒、國家武裝侵略保護國家販·毒,不知道矽谷那些認為李牧是土匪強盜的精英們如何看待和評價這段歷史?”
美國從嚴格意義上說,算得上是英國人的後裔,多數人心目中對英國非常友好,甚至有強烈的親切感,許多美國人都認為自己的祖先就是英國人,最起碼是當年最早從英國到北美洲進行大開發的初代移民,RuiLiu在文章中以“鴉片戰爭”作為論點的這些言論,一下子刺痛了多數美國精英的內心。
大部分美國人對19世紀初英國對華夏做過些什麼,基本上是一問三不知的,所以當他們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第一個念頭是:英國當年真幹過這種國家武裝制販·毒的爛事嗎?BullShit!老子根本不信。
隨後,他們手賤的Google一下發現,HolyShit,還真是那麼回事!
只不過西方歷史書裡,把當年的戰爭包裝成他們是為了把先進文明帶給東方、是為了基督文化在華夏受到愚昧暴力的自衛,但是明眼人真看看那段歷史,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破綻,你自衛可以啊,可你自衛的同時賣鴉片算是哪門子事兒?
於是,大量在網上叫囂反對以及抵制李牧的網民自知理虧,識趣的閉上了嘴,只剩下極少數極端分子還在叫囂。
有趣的是,美國總體上是一個多民族的移民國家,這裡面有大量的印度裔、非洲裔、南美裔,以及東南亞後裔,這些人的祖國曾經在西方的鐵蹄下屈辱的當了幾十上百年殖民地,真要說起民族歷史傷疤,他們才是最痛的那一波,於是大量殖民地後裔紛紛響應RuiLiu的論點,稱:
列強國家當年的罪行何止武裝制販·毒這一點,他們在全世界拓展殖民地、掠奪殖民地資源、屠殺殖民地人民,犯下了多少滔天罪行,可現在他們穿上西裝、打上領帶,一下子變成了這個世界上最文明的民族,這也就算了,關鍵是這幫傢伙的子孫後代們,竟然玻璃心到自己國家的一家企業無非是多花了點錢併購了一家公司,他們都要跑出來叫罵賣家是土匪的地步了,這他媽是何等的臥槽?
一位人在英國的印度後裔發表的一篇言論,在西方網路上引發了許多人的贊同,他說:
“我們的祖先曾經被英國人奴役了兩百年,他們搶我們的資源、睡我們的女人、把我們的男人抓去做奴隸,甚至還改了我們的地名,我們國家的城市孟買原本叫Mumbai,是印度傳說中一個神明的名字,英國人來了之後,把Mumbay,一直到1995年我們才終於鼓起勇氣把Mumbai的名字改回來;
而英國人從來不覺得這是個錯誤,他們沒有對印度人心懷愧疚,反而開始歧視在英國的印度人,覺得這些印度人侵佔了他們的資源、搶走了他們的就業機會,上個禮拜,我在我工作的711便利店值班,一個英國男人忽然指著我大罵:‘滾回印度去你這個該死的小偷’,我想,那些罵李牧是土匪強盜的美國人,和罵我是小偷的英國人,應該是一路貨色!”
殖民地後裔們不斷在網上曝出許多西方文明國家曾經對他們的祖國犯下的罪行,這讓輿論一下子被義憤填膺的殖民地後裔帶偏了,他們在網上掀起了一陣陣聲討殖民國家的浪潮,以至於那些對李牧抱有敵意的激進分子一發表言論,就立刻遭到大量殖民地後裔的攻擊,因為火力實在相差太多,這些激進分子很快開始偃旗息鼓。
市面上再聽不到有人稱呼李牧為土匪強盜的聲音,而因為那些憤怒的殖民地後裔,西方網民一下子惡補了幾個世紀以來的世界殖民歷史。
默默無聞的在華爾街日報工作十幾年的RuiLiu,因為這篇專題文章,而名聲大噪。
他的文章,在西方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而最受觸動的,是精英階層。
原本就對李牧的這番操作十分推崇的金融家們,在看過這篇文章之後,更是對李牧大加讚揚,甚至有人認為,李牧有可能成為世界企業家中,唯一一個能夠做到真正意義上東西合璧的。
真正意義上的東西合璧,不但要迎合東西方民眾的需求,要相容東西方文化、理念以及價值觀,在當今世界的商業領域中,除了李牧,還真找不出第二個符合條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