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希望能夠儘可能提升殭屍片在海外的覆蓋力度以及影響力,基於這一點,他要求牧野映象尋找有實力的發行方,然後降低牧野映象的分成比例。
按照正常情況,對大部分的國家來說,海外片輸入,片方的票房分成應該在2535%之間,大部分都在30%這個檔位,李牧拿這些版權的成本低的出奇,光是依靠國內電視臺播映的版權收入就可以收回自己所有的版權投入甚至還有盈餘,所以海外授權的收入對李牧來說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隨即,牧野映象內部制定了一個合作基調,只尋找一個國家市場內最有影響力的發行方,如果對方沒主動聯絡,牧野映象可以主動去跟他們聯絡,而牧野映象的合作要求是,票房分成可以降低到15%甚至10%,但是排片率必須要有一定的保障,而且發行方要在合約中明確,牧野映象捨棄的收入比例中,要有50%分給院線。
給發行方更多的利潤空間,會讓他們對這部電影的宣傳以及各項落地更加賣力,而給院線更多的利潤空間,會讓他們主動拿出更多的排片資源。
如果電影A的上座率比電影B高10%,院線自然更願意給A多排片,但如果電影B的分賬利潤高出10%或者15%,那院線就會更傾向於後者。
海外市場非常零散,核心戰區是北美與歐洲,其次是日韓,剩下的是一大堆各式各樣的國家,傳統的電影發行方,就算是好萊塢的頂尖影視公司,也很難做到全球推廣,但網際網路卻是個例外,如果說全球化是各行各業的趨勢,那麼全球化這三個字立足的根本,就是網際網路,所以,在各行各業還沒有真正實現全球化的今天,唯一能實現全球化的,只有網際網路。
《植物大戰殭屍Online》的牛逼之處在於覆蓋面廣且老少咸宜,新版出來之後,玩家接受度高,所以對華夏殭屍本身就有了很強的好奇心,這一點非常重要,等於是提前在全球範圍內給殭屍片做好了預熱。
為了提升《殭屍先生》在北美市場的表現,李牧特意聯絡斯皮爾伯格,希望他能夠給自己介紹一個能力足夠的發行商,儘快促成這部電影在北美市場的上映。
斯皮爾伯格正在忙著《飛虎隊》的拍攝工作,前些日子頂著華夏非典的壓力,帶隊來到華夏、在春城搭建好了拍攝場地,然後就一直沒離開華夏,一心撲在工作上,自然也就沒工夫關注網路上發生了什麼,甚至連新版的《植物大戰殭屍Online》都沒有聽說過。
當斯皮爾伯格忽然聽說李牧想在美國發行一部香港85年拍攝的電影,他的一個念頭想到的是不可能,美國本土85年的電影再好都不可能重新上映,即便是DVD和錄影帶市場都沒什麼空間,更何況一部香港電影,李牧就算是有再強的影響力,也不能逼迫觀眾為一部85年的香港電影付錢。
但是,斯皮爾伯格沒有直接把這話說明,因為他知道李牧的套路,他認定的事情,尋常人很難讓他改變主意,就算自己說破嘴皮子,他也依舊不會放棄,更何況,他是找自己幫忙,自己如果拒絕幫忙,本身就是對兩人之間合作關係的一種傷害。
於是,斯皮爾伯格只能先答應下來,向李牧承諾他會跟自己認識的發行商溝通,藉此來幫助李牧促成合作。
隨後,斯皮爾伯格立刻把電話打給了夢工廠合作最多也最密切的一家發行商,他預想的是,跟對方提出幫忙的請求,如果對方拒絕,自己就搭點人情進去,李牧極少拖自己幫忙,如果自己這次搞不定,臉上也多少有些掛不住。
斯皮爾伯格最近與華夏人接觸的多了,多少也懂了一些華夏的人情世故,他把這種人情世故,當成一種東方的生活哲學,並且認真研究過一段時間。
此時,洛杉磯時間正是夜晚,對方接到斯皮爾伯格的電話,一上來便如老朋友一般調侃道:“嘿史蒂文,在華夏怎麼樣?有沒有感染上可怕的非典?”
“Shit,盧卡斯。”斯皮爾伯格無奈一笑,說:“華夏很安全,至少比美國安全,你來這裡生活三十年也未必能親耳聽見一聲槍響。”
“哈哈。”對方笑道:“沒有槍的日子我都不敢想象會是怎樣,好萊塢前兩天發生了一起槍擊案,一個永遠演三線電視劇中的三線角色的腦殘,開槍在片場打死了一位導演和一位編劇,我那天剛好去隔壁的片場探班,幾乎把我嚇的尿了褲子。”
斯皮爾伯格笑道:“你應該感謝上帝,你這麼混蛋,上帝依舊不離不棄的保佑你。”
“得了吧。”對方笑問:“隔著半個地球給我打電話有什麼事嗎老兄。”
斯皮爾伯格笑道:“你知道李牧吧?就是牧野科技的李牧。”
“Fuck!”對方聲音立刻認真起來,說:“我當然知道,別的不說,只是他的牧影票務系統,就幫了我很大的忙,否則票房哪能有現在這麼好做,網際網路真牛X,李牧真牛X,那傢伙簡直就是個神!”
“好吧。”斯皮爾伯格笑道:“既然你知道他,那我接下來說的事情,你就得多上點心了,畢竟李牧給你帶來了不小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