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在香港電影圈引發了很大的震動,許多香港電影圈裡的投資人、導演和演員都在感慨,牧野科技用幾個小時,就完成了香港電影十幾二十年都沒能實現的文化輸出,這一點真的是讓人歎服。
殭屍片二十年走不出華人區,這也是近些年全球文化輸出的一個典型現象,我們的民眾瞭解太多西方文化,但西方的民眾對我們的文化卻知之甚少。
在華人世界,我們三歲的孩子都知道西方的吸血鬼,知道他們長著長長的獠牙、晝伏夜出、以吸食人血為生,更知道尋常人只要被吸血鬼咬上一口,就會變成吸血鬼。
可是,西方人卻沒幾個人知道,華夏也有一種殭屍,他們是普通人死後因為某些特殊的原因而產生,例如生前怨氣太重,或者埋葬之地陰氣太重等等,在月圓之夜、屍變之後,棺材裡的屍體就會變成蹦蹦跳跳的殭屍,他們看不到,但嗅覺靈敏,怕糯米、怕紅線、怕黑驢蹄子與黑狗血,更怕殭屍道長的桃木劍與定屍符。
我們的年輕人把西方情人節、平安夜、聖誕節過成了意義重大的節日,在情人節送花、在平安夜吃蘋果、在聖誕節跟女朋友開房,可是西方的年輕人甚至連我們的春節都知之甚少,至於七夕、端午、中秋這樣的傳統節日,就更沒幾個西方人瞭解了;
《泰坦尼克號》這樣的經典愛情電影可以席捲全華夏,讓全華夏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霸王別姬》這樣的國產影片,雖然在國外贏得了戛納大獎,但在美國的票房加起來也不過五百多萬美元。
我們認識太多西方的大明星,看過他們太多的電影、聽過他們太多的歌曲,可是西方觀眾知道的華人影星,真正有影響力的,除了李曉龍、程龍、李聯傑之外,基本上也就沒誰了。
這就是文化輸出的巨大不對等,在這一點上,美國就像是一個擁有巨大貿易順差的國家,而我們則是一個擁有巨大貿易逆差、甚至幾乎到了被對方當成傾銷市場的國家。
正是因為常年的文化輸出不對等,在使得《植物大戰殭屍Online》這一次的更新,在華夏文化行業的人眼裡,意義尤為重大。
而這其中受到震動最大的,還要屬香港電影圈。
8、90年代的香港湧現了一大批殭屍類的電影,從林正英到洪金保以及五馬,這些優秀的香港演員為殭屍片的繁榮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不過殭屍型別的影片在電影行業繁榮的香港,短時間內遭遇了過分的壓榨,各路爛片橫行,以至於再後來,無論是港臺,還是內地的觀眾都已經看夠了這種型別的影片,市場空間一落千丈。
這其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殭屍片在林正英去世之後,就沒有了真正的標杆性人物。
洪金保早些年雖然拍過殭屍類的電影,但他很快走上了主流電影的路子,而午馬這樣的配角,在香港電影行業裡的戲路也非常廣,
時至如今,香港已經幾乎沒有新的殭屍題材的電影了,而這種題材內地更是極少觸碰,大家都把殭屍片當做是老舊的半導體收音機,將它丟到了垃圾箱或者儲藏室,把精力投入到了更先進的電視、電腦身上,只有少數懷舊的人會偶爾拿出來聽一聽
香港電影圈算是華夏文化行業的一個巔峰,雖然現在已經衰落了不少,但當年確實擁有非常輝煌的成就,所以他們的格局與眼光也相對更國際化一些,許多電影行業的人發現《植物大戰殭屍Online》的更新在海外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和很強的認可之後,就意識到這有可能是一個好機會,來讓香港殭屍片搭上這趟開往全世界各地的超級順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