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植物大戰殭屍Online》火起來之前,國際卡通版權市場上的競品多不勝數,兩家企業就算有一家在這個市場中尋找到了合作機會,對方也都能夠找到其他同類的競品,比如肯德基合作了哆啦A夢,麥當勞合作了玩具總動員,大家旗鼓相當,誰也不會被對方甩在腦後;如果肯德基拿了HelloKitty,麥當勞也可以去拿海綿寶寶。
可是,眼下的遊戲市場可不是卡通動畫市場,在現階段,遊戲領域能做到卡通化,又能火遍全球的,只有《植物大戰殭屍Online》,如果被對手抓住了這一機會,自己想反超,可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即便把全球卡通動畫市場都拿進來與《植物大戰殭屍Online》競爭也未必能討巧,因為全球卡通市場目前除了一大堆耳熟能詳的知名卡通人物之外,最近這一兩年,可沒有什麼新的卡通形象能夠做到全球知名了。
於是這就還牽扯到了一個熱度的問題。
哆啦A夢這種卡通形象確實很厲害,全球至少三分之一的人知道它,可哆啦A夢雖然知名,可它和熱度已經沒有什麼關係了,就好像全華夏的人都知道六小靈童,在2015、16年,他雖然依舊知名,卻已經沒有了熱度,出場費可能連十萬都不到,但是那時候正當紅的小鮮肉,即便剛出道一兩年,但由於熱度高,出場費高達幾百萬,這就是熱度的重要性。
現如今,全世界百年以來的卡通形象都拿出來,有一個算一個,也沒有任何一個形象或者系列能夠與植物大戰殭屍相提並論,所以,對麥當勞、肯德基這樣的企業來說,牧野科技不拿這個形象出來跟快餐行業合作也就算了,一旦拿出來,自己就必須想盡辦法拿到手。
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也是一樣。
這兩家幾十年的死對頭,基本上就是“映象兄弟”,一直是你出什麼,我就出什麼,你出可樂我出可樂,你出雪碧我出七喜,你出芬達我出美年達,不只是自身產品上打個死去活來,還經常把這種針尖對麥芒的戰火擴散到其他領域,你跟麥當勞獨家合作,那我就跟肯德基獨家合作,戰略合作伙伴也同樣是死對頭……
在這種情況下,《植物大戰殭屍Online》忽然要跟雙邊談合作,一下子就把戰火撩了起來,而且這次如果競爭失敗的一方,可沒有其他同類競品可供選擇。
牧野科技的BD,在李牧的授意下,給了肯德基、麥當勞;百事可樂、可口可樂這兩組競爭對手兩個合作方案供其選擇:
第一種,卡通形象按年授權,由各公司給出每年授權費用的報價,價高者得;
第二種,使用方承諾展示量,比如,百事可樂可以承諾《植物大戰殭屍Online》的形象一年之內可以在它們的各種產品上展示一億次,可口可樂可以承諾展示兩億次,但誰的展示次數承諾最高,誰就可以得到獨家授權,在這個基礎上,牧野科技每年只象徵性徵收十萬美元版權使用費;
不過牧野科技對展示量有明確的界定:每銷售一件使用了授權形象的商品,計算一次展示量,如果實際展示量未達到承諾展示量的話,以每次0.2美元向牧野科技支付賠償。
也就是說,如果這些企業想拿到《植物大戰殭屍Online》的形象授權,要麼多給錢,要麼多生產《植物大戰殭屍Online》形象相關的產品。
李牧本人更傾向於後者,他在乎的不是十萬美元,或者五百萬美元每年的授權費,他想要的,是透過這些線上下有著超強渠道能力的企業,快速把《植物大戰殭屍Online》的形象推到全世界的線下領域,填補《植物大戰殭屍Online》線上下的空白,提升《植物大戰殭屍Online》在全球範圍的影響力,把遊戲裡的卡通形象在知名度、影響力以及含金量上,都推到世界頂尖的水準,這才是李牧最最想要的。
線上是李牧絕對的優勢,如果網際網路世界是海洋,那麼牧野科技是海洋裡最大的那頭鯨魚,但是鯨魚再強,也很難在陸地上成為霸主,對牧野科技來說,線下的現實社會,就相當於是那片“陸地”。
不同的是,肯德基、麥當勞、可口可樂以及百事可樂這些企業,全都是線下產業裡的巨頭,這是李牧所欠缺的。
如果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想用最少的錢拿到《植物大戰殭屍Online》的獨家授權,就必須在展示次數上給出儘可能高的承諾,如果可口可樂每年賣五百億瓶可口可樂,李牧恨不得他們能直接給出五百億次每年的展示次數承諾,那樣的話,植物大戰殭屍的形象,就能夠真正遍及世界每個角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