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賢良這時候早就收起了之前的那點小情緒,自己又點燃了一支菸,很是認真的問李牧:“那你覺得,如果疫情持續發展,那麼疫情應當在什麼時間被公佈出來最合適?”
李牧毫不猶豫的說:“在國家做好準備的時候!”
趙賢良眼睛一眯,追問:“做好什麼樣的準備?”
李牧脫口而出:“做好從中央到地方全面應對準備、做好治療以及控制疫情的醫療準備、做好應對疫情的物資準備、做好穩定民心的輿論準備,這四個準備做好,才是公佈疫情的最佳時機!”
趙賢良狠抽一口煙,又問:“為什麼這麼說?”
李牧認真道:“打個比方,如果現在被動的公佈,國家還沒有做好準備,粵省如果有十萬外來務工人員因此返回原籍,那麼誰去監控這十萬人的去向、誰去監控這十萬人有沒有發燒的症狀、如果有,誰去監控他在返回原籍的途中到底接觸了哪些人?萬一疫情失控,會給全國人民帶來多大的危險和損失?”
“反之,如果國家做好準備,充分調動各地衛生部門全力參與對抗疫情的前提下再曝光疫情,就算有十萬外來務工人員要返回原籍,國家也會要求各地鐵路、公路、民航系統對每一位旅客的體溫進行檢測、同時要求全國各地衛生系統隨時做好接收疑似病例的準備。”
“在這種情況下,假如有一個感染者要離開深市回家,那麼他在火車站進站的時候,被檢測出體溫異常,就會被先隔離觀察;
如果這個人在上車前還沒有異常、在火車上發病,那麼列車員就可以緊急聯絡最近城市的衛生系統,讓他們做好接收準備,同時把車上與他接觸過的其他人全部隔離觀察、避免疫情進一步擴散;
如果這個人一直到下火車都沒發現異常,那麼當地的車站在他下車之後,還要對他的來路進行溯源備案,如果這個人來自疫情高危區,就對這個人進行密切跟蹤觀察,一旦發現異常,立刻隔離治療;”
說到這裡,李牧總結道:“說了這麼多,我的意思就是,只有在國家做好準備,能夠掌控局面的時候,才是公佈疫情的最佳時機,否則的話,必然會給社會帶來不可控的威脅。”
李牧一直覺得,上輩子國家在應對非典的時候,刨除被地方瞞報的原因,其實已經把相關工作做到了極致,只是由於諸多原因,導致國家當時的準備不夠充分,但當年全國上下對抗非典的時候,國家的各種力度和手筆可謂是盡顯了政府的責任感。
全國各地醫療衛生系統的全力以赴、一週之內建起的小湯山醫院、無數奮鬥在抗擊非典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為了避免二次傳染而進行的大範圍隔離……這樣的事情,只有國家才能夠完成。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李牧現在全力準備物資的原因,他沒有自大到自己去抗擊非典,他只是為國家全面應對非典的戰爭做好後勤準備。
趙賢良和謝芸兩人互相交換了一個眼神,兩人此時對李牧的內心感受已經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了。
夫妻二人心裡都不約而同的感覺,在這麼重大的事情面前,自己都不可能考慮的如此面面俱到,甚至都不見得能做到李牧的一半。
若不是親身經歷過非典,就算李牧重活一生,也未必能夠想明白這麼多,他可能也會像趙子秋一樣,認為疫情就要應該立刻向全社會公佈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只有經歷過才會明白,公佈從來都不是什麼解決辦法。
趙賢良這個時候嘆了口氣,說:“這場疫情到底有多大的影響力還是個未知數,但希望你剛才說的這些,不要成為現實。”
李牧點點頭,說:“我也希望它不要成為現實。”
趙賢良不禁唏噓道:“可是聽你這麼一說,還是想提前為社會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古話說得好,有備無患。”
李牧微微一笑,道:“不瞞您說趙叔叔,當我在深市知道這場疫情的時候,就已經啟動了一個至少二十億的物資儲備計劃,現在國內已經有很多企業在為這個物資儲備計劃,開足馬力、加班加點的生產了,美國那邊的幾家相關物資生產企業,我也託人去幫忙接洽了,過些天我會去一趟美國,親自跟進這件事情。”
趙賢良手一哆嗦,菸頭沒拿住掉在了地上,下意識的反問:“你說什麼?二十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