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李牧對華夏的影視行業一直有非常非常多的不滿,好萊塢影視圈就算再是名利場、內部再墮落、再腐爛,但整個圈子做電影的專業性是一直能夠被保持並貫徹的,一個好萊塢演員可能是人渣、癮君子或者是小三、搞破鞋,但只要他或者她走到鏡頭前,就是一個專業的演員,呈現出來的也是專業的演出。
但是反觀華夏影視行業,一大票科班出身的演員演技之差令人崩潰,整個行業製作水平之糙、對金錢名利追求之迫切、對藝術本身要求之低,簡直無法用語言來描述。
很多時候李牧看國產的影視劇,會極其尷尬的發現,連主角都他媽不會演戲,更別說那些群演了。
有些時候,好不容易一部影視劇有幾個演技線上的電影,但是群演一個個水得令人髮指、分分鐘出戏跳戲,觀看感受極差;
有些時候,影視劇為了流量、為了收入,請一大堆所謂的當紅小鮮肉,整部劇單獨截圖每一幀下來,都美的如同雜誌大片,就他媽串成一起、搭配劇情之後讓人看的想吐;
有些時候,一部電影裡的道具、特效假的讓三歲小孩都不忍直視,
而且李牧最膈應後期錄音的影視劇,只要口型對不上就假的難以忍受,但是國內的大部分影視劇導演、演員,為了拍攝省時省力,全部採用後期配音的方式,以至於才會出現在片場上數數字的“數字小姐”……
有些老演員也是不思進取,演技十幾年沒有突破,十幾年演得都是同樣的角色,可是每一個都讓人看了渾身尷尬;
細數華夏影視行業的糜爛,李牧這個圈外人都能夠一字不重複的罵上三天三夜,不是他崇洋媚外,單純從一個觀眾的角度來看,華夏影視劇和美國影視劇根本沒辦法相提並論,最最簡單的一個例子:美劇裡很少會發現演技不線上的群演,有時候群演的演技都好的讓人驚歎,大部分的美劇就算是不好看,也不會因為演員的拙劣演技讓人出戏,但是反觀國內,群演就真的是根本不會演戲的群演,也沒見幾個導演能夠堅持自己的藝術追求,真正請一幫會演戲的配角進來,讓整部劇變得更加豐滿。
正因為這些讓人感覺恨鐵不成鋼的原罪,李牧才對華夏影視行業的自行發展充滿悲觀。
上輩子雖然後期好萊塢大量滲透進了華夏影視市場,甚至於華夏影視行業的演員、導演、編劇進行了大量合作,但那個時候的華夏市場已經起來,行業已經走上歧路,觀眾也被帶偏了方向,以至於好萊塢的內容到了國內都要低頭,都要為了票房啟用國內無演技的所謂演員,完全沒有給國內電影帶來任何提升,反而被國內電影市場帶得自己都跑偏了不少。
對如果這輩子華夏影視行業還走上這樣的道路,那李牧一定會把牧野映象解散,從此再也不碰影視,因為他不願意跟那麼多lo咖混在一起,哪怕只是在一個行業裡,他也丟不起那個人。
斯皮爾伯格非常主動的問李牧:“李先生,如果我們簽約成功,2003年您希望我們拍一部什麼題材的、與華夏有關的電影呢?”
李牧略一思忖,開口道:“戰爭題材的吧!無論是《拯救大兵瑞恩》,還是《兄弟連》,都是我非常喜歡的戰爭題材影視劇,二戰時華夏為抵禦日本侵略者、為了世界和平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為世界人民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好萊塢一直沒有關於華夏在二戰時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影片,你們把幾乎所有美國人參與的二戰戰役都拍成了電影,你本人也拍攝了關於二戰時德軍屠殺猶太人的電影,如果由你親自來執導一部華夏二戰時的電影,我想一定會很有意義。”
斯皮爾伯格很能理解李牧的這種民族歸屬感,即便李牧之前承諾他來投資甚至來給出保底票房,但是出於職業素養,他還是友情提醒李牧:“李先生,真正的戰爭片耗資巨大,成本非常高,拯救大兵瑞恩在四年前就投了七千萬美元,兄弟連也投了一億兩千萬美元,成本非常高,而且你又想拍一部反映華夏在二戰時的電影,這種題材的電影,在北美以及世界其他地區,恐怕都不會有太高的票房表現,所以收回成本的可能性並不大……”
李牧斬釘截鐵的說:“不要緊,你想題材我來投,我個人投不起我的公司投,我的公司投不起,我的股東們投,錢不是問題,問題是要有好的作品,華夏有十三億人口,我不信一部好的電影會沒人看!“
記住手機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