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點頭,說:是的,剛剛看完。說著,還要拿出手中的電影票根。
記者接著問:我想問您一下,您對《英雄》這部電影如何評價?
觀眾豎起大拇指,表情真誠的回答:非常棒,真的是這些年來看過最棒的國產電影,張億謀導演構架這種嚴肅題材的能力實在是太強了,而且電影是大製作,在電影院看那種視覺效果感覺實在是太棒了,特別震撼!”
記者再問:另外一部同時在上映的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您看過了嗎?”
觀眾回答:那部電影我也看了。
記者問:那您覺得,和《那些年》比起來,《英雄》有沒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觀眾回答:這兩部電影的差距太明顯了,不光是題材和型別上的差距明顯,就連內涵、底蘊、觀賞意義都有很大的差距,我覺得《英雄》這種基於歷史和華夏傳統武俠精神打造的電影,是一定要到電影院來看才能感受到那份震撼的,至於《那些年》,我覺得這部電影整體就像是一碗泡麵,一個人在家裡吃吃就好。”
聽公關經理講完這套臺本,整個會議室內的十幾號人臉色各不相同。
張億謀導演的表情一如既往的難看,資方代表的表情倒是有些欣喜的神色,至於其他人,大部分都有些驚恐。
沉默片刻,資方代表說:“我覺得這樣的採訪臺本很有意思,一方面可以吸引觀眾到電影院來觀賞《英雄》,一方面又能讓那些有興趣到電影院裡看《那些年》的使用者望而卻步,這種沒任何場面感的情愛電影,在家裡看看盜版DVD就足夠了,完全沒必要到影院裡來。”
說到這裡,資方代表笑著說道:“我的建議是把類似這樣的臺本都用上,我們在媒體上猛炒一波,同時再發動網路水軍,讓他們也在網上推我們的《英雄》,同時罵一罵《那些年》,把《那些年》在網上的口碑搞下來,只有它的口碑下來了,我們的發展空間才更大!”
這時,一個出品公司的管理層開口道:“劉總,《那些年》是牧野映象的第一部院線電影,如果我們攻擊抹黑它的話,萬一惹怒了牧野映象甚至是牧野科技,那我們可就是捅了馬蜂窩了!”
這話一出,不少人表情瞬間變色。
確實,放眼整個華夏民營企業陣營,誰敢沒事招惹牧野科技?李牧這傢伙在國內的影響力極為強大,又是最受推崇的民營企業家甚至慈善家,企業影響力也是民營企業中毫無疑問的翹楚,多少公司在發展的道路上都恨不得躲他遠遠的,誰敢主動找他的麻煩?
可是,那資方代表卻冷笑道:“牧野科技又怎麼樣?它在網際網路上確實很牛,但是在其他領域算什麼?我們現在就是要攻擊它、讓觀眾拿我們和他們的影片去比較,這樣才能吸引到足夠的關注度,越是這樣,我們越要主動抓緊牧野映象,哪怕是強行碰瓷,也要把他們跟咱們捆綁在一起,如果能讓別人想到《那些年》就能想到《英雄》,那我們就成功一半了!”
《英雄》的投資方來自於實體行業,與網際網路並無任何瓜葛,所以即便是牧野科技實力強大、李牧影響力巨大,他們也絲毫不擔心會招來牧野科技的打擊報復,反而在他們看來,這部電影的票房才是重中之重。
如果這部電影票房仆街,那麼接下來的海外市場也會受到巨大影響,好萊塢的哈維同志就是個人面獸心的吸血鬼,他關於購買這部電影海外發行權的具體條款還沒談攏,這也是他一貫的做事套路,如果這部電影在華夏內地都仆街的話,那哈維到時候給的報價恐怕就更低了,到那個時候,這部電影將要面臨的,恐怕就是全球範圍內的徹底失敗。
對資方以及出品方來說,這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局面。
於是,在沉默了幾分鐘之後,出品方終於和資方達成了共識,既然《那些年》是現在國內票房賺錢的快車,那麼就必須要用最能引發爭議的方式,將《英雄》跟《那些年》強行捆綁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