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影票務,就是牧野網票系統的品牌名稱,它將以原生的形式直接嵌入到YY和淘寶這兩大產品之中,兩邊的使用者都可以直接在這兩款產品中直接使用牧影票務,而且兩邊都將採用支付寶進行線上支付,方便快捷。
李牧暫定的推廣節奏是:明天牧影票務正式上線,先用YY進行全網廣告,然後立刻先在燕京本地推一波9.9元觀影的福利,燕京的使用者只要透過YY或者淘寶網即可進入牧影票務,然後在十多個大小不等的影院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影院以及場次。
之所以要上來先打一波9.9元的大促銷,其實就是想刺激一下使用者觀影的熱情,用低價來吸引使用者嘗試線上購票這種新鮮事物。
而與此同時,李牧也要求自己旗下的所有院線、所有場次全部只排《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這一部片子。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的時長是100分鐘,再加上前後30分鐘的空場時間,一個場次需要130分鐘,而上映後院線的排片是零點一場,然後次日十點開始按照130分鐘的間隔排片,一直排到接近凌點的最後一場,這樣的話,每天可以排七場。
牧野院線一共有12590個座位,按照七場的排片,每天可滿足八萬八千人觀影,
於是,李牧要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上映後的第一天9.9元觀影,如果上座率超過90%,則第二天提升到19.9元;如果上座率在7090%之間,則第二天提升到15.8元;如果上座率低於70%,第二天還繼續以9.9元的價格猛推。
當天晚上,華夏的影視圈私底下展開了格外積極的討論,大家都在猜測,《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這部電影,到底能不能收穫一個高票房的商業答卷。
不過大部分業內人士對《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這部電影依舊不報很高期望,因為他們見多了那些叫好不叫座的電影,所以他們即便是現在,也不認為這部電影就一定能火起來。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現在華夏國的電影市場太低迷,大部分電影都在賠錢賺吆喝,很多優秀的電影都遭遇了票房滑鐵盧,所以《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這部電影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觀眾的反響不錯,但畢竟是免費場次,未必真能代表實力,也未必真能調動起使用者花錢的積極性,如果沒辦法讓使用者花錢,那電影拍得再好又有什麼用呢?
影視圈很快達成了一種無聲的共識:如果這部電影不賣座,那大家必然會不約而同的發起嘲笑;如果這部電影賣座,那大家就儘快沿著這個新型別的作品進行抄襲模仿,拿出新的東西來趕一波熱點!
……
當天晚上,正在忙著連鎖網咖專案的趙康給李牧打來電話,一上來就問他:“小牧,《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馬上就要上映了,我看了網上討論的內容,口碑非常不錯,需不需要用水軍造勢,把影響力再提高一個等級。”
李牧原本沒想用水軍,他現在已經是身價數百億美元的新晉大佬,做事情的格局與格調都在上升,用水軍這種不太光彩的事情,他下意識裡已經想不到了。
但是,趙康的這通電話倒是給他提了個醒,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企業,其實都離不開最基本的“俗”,就好像人離不開吃喝拉撒,網際網路企業也離不開水軍的幫助。
BTA手底下哪個沒有一支龐大的水軍團隊?他們玩水軍早就玩的出神入化了,水軍不但起到為自己宣傳的功效,還起到抨擊競爭對手的用途,而且他們還有自己的公關團隊,一旦企業發生信譽以及名聲危機,不但能立刻針對各大媒體進行危機公關,還能專門調動水軍配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想到趙康手裡那支水軍團隊的戰鬥力,李牧便立刻動了心,吩咐他:“水軍宣傳是有必要的,但不是現在。”
趙康急忙問他:“你覺得什麼時候合適?”
李牧想了想,說:“明天牧影票務上線,應該會掀起一個小浪潮,等明天晚上,你先讓水軍幫我圍繞牧影票務造造勢,目的是讓更多的人知道以及瞭解牧影票務系統。”
說著,李牧又補充道:“等牧野票務上線、第一波使用者使用它成功觀影之後,你再用你的水軍,把牧影票務和電影本身這兩樣事物結合起來推一波。”
趙康乾脆的說道:“好,那我就按你說的去安排。”
隨後,趙康忽然想到什麼,提醒一嘴:“噢對了,聽說張億謀的《英雄》14號就要上映了,晚你一個禮拜,這部片子的宣傳力度還挺猛的,你可得抓緊時間,先趁他沒上映多賺些票房到手!畢竟以張億謀的影響力,他的電影要是上線,你的票房怕是會受到很大影響。”
“《英雄》?!”李牧被這兩個字搞得一愣,這才驚訝的發現,自己竟然完全把《英雄》這部傳奇般的電影給忘了……
……
PS:明天回京,恢復日常保底兩章的更新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