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發“新的浪潮”這樣的字元就不會被遮蔽,“新啊浪啊網”這樣也可以。
但是,一般來說,使用者的思維邏輯是:如果這個詞被遮蔽了,那就在中間加一個無關緊要的符號,這樣可以不對詞本身的字造成干擾,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對方看明白自己的意思,但是,沒人會想到,符號在這裡是全軍覆沒的,使用者用各種符號試了一通都無一失敗之後,自然也就不會再繼續嘗試,所有會硬著頭皮試到底的都是網際網路從業人員。
這樣遮蔽也徹底避免了誤傷,如果使用者釋出的內容裡不小心有“新”和“浪”這兩個字,只要他倆不挨著,也不會被系統遮蔽掉。
除了遮蔽漢字,sina這個英文片語也用了同樣的遮蔽邏輯,這四個字母如果中間只是隔著符號,那麼無論怎麼隔,都難逃被遮蔽的厄運,所以新浪的連結在牧野科技的產品線內也全軍覆沒。
李牧的這套遮蔽邏輯之變態,別說放眼現在,就算是放眼到2016年,也沒有人想到過、更沒有人實踐過,簡直是禽獸一般的超級變態邏輯,同樣也是強大無比又賤到無比的變態邏輯。
幸虧這套邏輯只用來遮蔽“新浪”這一個片語,如果也用在其他片語上,簡直要把網民逼瘋。
李牧這套遮蔽邏輯也向業內釋放了一個訊息:我雖然只是針對新浪,但要是順便比一比產品邏輯哪家強,不好意思,整個行業裡的公司有一個算一個,所有人都是辣雞!
就在全行業的從業人員都在電腦前嘗試破解牧野科技的遮蔽邏輯時,新浪網上上下下彷彿剛經受了核武攻擊,所有人都因為牧野科技今天早晨的兩個舉動而感到異常緊張。
Hao123是一個導航網站,更是第一個網路收藏夾,很多使用者訪問任何大網站都是從YY123以及Hao123出發的,每天有很大一部分使用者是抱著逛逛新聞的動機來的,但並沒有明確的指向性,他在Hao123裡看到一堆入口網站,被新浪的名字和lo吸引,就會點進去瀏覽,為新浪增加了一個UV以及若干PV,但是現在這樣的使用者來源已經全部被牧野科技封死了。
對網站來說,UV指的是自然人,理論上對一個網站來說,一個使用者或者一個IP訪問一天只能計數一次,相當於是訪問使用者;而PV指的是頁面瀏覽量,使用者在這個網站上訪問了多少個頁面,就計數多少,比如使用者A今天上了汽車之家,看了十輛車的頁面,那麼他就會為汽車之家帶來1個UV,以及10個PV的資料增長。
除了這種使用者,還有相當一部分使用者本意是想訪問新浪,但是他記不住新浪的域名,所以每次訪問新浪都是先開啟YY123或者hao123,再從YY123或者hao123跳轉過去,但是,這次YY123和Hao123合二為一,他們進來之後發現新浪竟然沒了。
本來就是瀏覽一些諮詢,新浪沒了,他們小部分會費勁到百度搜尋找新浪,但是大部分懶得深究的,就直接點開其他的入口網站看一看,這樣一來,新浪的使用者就又流失了一批。
一個龐大的流量入口被關閉,對新浪來說,流量上的損失不可估量,而更大的問題還在後面,牧野科技全系列產品遮蔽新浪網,這對新浪來說簡直是不敢想象的打擊。
如果YY123只是卡住了新浪一部分流量入口,那麼YY其他產品的刻意遮蔽,絕對是要跟新浪拼個你死我活。
現在整個網際網路從業人員都有一個共同的認知:YY既全網。
也就是說,YY使用者基本上可以等同於國內的全網使用者,原因很簡單,YY本身不但覆蓋了所有年輕人,也覆蓋了一部分中老年人,而YY遊戲、開心農場又覆蓋了一批中老年人,就連以前只會上網炒股其他什麼都不會的網民現在也學會用YY了,原因是他們需要在炒股交流群裡交流資訊,多個產品多重交叉,基本上就把國內的計算機使用者都覆蓋了。
在這種情況下,YY體系內徹底遮蔽新浪,對新浪來說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全民網聊的時候,都不可能再聊及新浪,就算聊及新浪也會被無情遮蔽,如果這種遮蔽繼續下去,新浪會從網民話題中消失,從而不斷失去影響力、品牌知名度,最後被使用者逐漸遺忘。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新浪才意識到,惹怒牧野科技會是一個怎樣的下場!
整個行業也終於看出了牧野科技做YY123、收購Hao123的真實目的,他們繞了這麼一個大圈子、讓所有人嘲笑他們、以為他們黔驢技窮,背後的真正意圖竟然是為了打擊新浪,這忍辱負重的做法,簡直就是網際網路領域最牛逼的心機Boy!(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