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蝤本是一個算命道人,當然,也只是半桶水的那種,勉強能混得一個溫飽。
直到碰到張角,他的命運就此改變。
他為張角的淵博學識而折服,甘願追隨在張角左右,成為了一名太平道教徒。
他本身是道人,而太平道亦是道教。如此,他對太平道的認同感歸屬感極深。尤其是對於太平道教教義,他是極端擁護的。
這一點,她跟張寧倒有些類似,就是完全迷信於太平道教義,認為他們可以創立一個新的太平世界。
尤其是他見識了張角的符道的力量,以及,經張角引導,他也修煉出了那種神奇的力量。當然,他的力量還很弱。充其量就只是一個三流武將的實力水平。
但他的確不再是普通人,他認為,憑著太平道,黃巾軍,他們就可以建立一個全新的太平世界。
可惜,同樣,現實讓他夢碎。
苦蝤不是小孩子,而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人了,他一生的人生閱歷極其豐富。
這黃巾起義之後的這一年來,他亦見過了許多生死,也同過經歷過多場苦戰,險死還生。
張角死,黃巾敗。
現在他又和地公將軍一起被困曲陽城。這一次,他覺得自己已經凶多吉少。
他能算命,雖然只有半桶水,這些天開卦,基本都是大凶之卦象。
他是一個會思考的人,起碼在歷經了這麼多之後,懂得了總結。
無論是他個人的思考,還是卜算的卦象,他都認為黃巾軍已經是必敗無疑。
在他的思考當中,他想到了黃巾軍內部的許多不足之處,這種種的不足,導致黃巾軍看似聲勢浩大,實際卻敗得極快。整個大漢天下,各州都有太平道教眾,都有黃巾起義,可是,卻全都是各自為戰,各部黃巾軍,根本就沒有互相配合可言。
因為各部黃巾軍,相隔得比較遠,互相之間想要聯絡本來就不易。起義之後,各部黃巾軍又沒有第一時間向首領請示下一步的行動。而是全都被勝利衝昏的頭腦,全都是隻顧自己去殺官吃大戶,發展到洗掠一般的百姓。各部黃巾軍,全都只盯著眼前的利益,沒有人去考慮他們起義成功之後,他們要如何去做,要如何去建立一個太平世界。
為什麼會這樣?苦蝤卻想不清楚。
他覺得,自己太平道,明明是有理想,有教義,可為什麼那些各部黃巾軍起事之後,就等於脫離了首領張角的控制了呢?
這些可以不說,但現在,他覺得曲陽已經危在旦夕。
曲陽城內,已經幾乎沒有了百姓,許多百姓,對他們黃巾軍畏懼如虎,聽聞到黃巾軍進城,他們就逃出了城去。
他們明明是想要為貧苦的百姓創立一個太平世界,可是,那些貧苦百姓卻為何會畏懼他們呢?這個,苦蝤的心裡也很無奈,因為,這都是各部黃巾軍所惹下來的惡果。
他們各部黃巾軍對一般的百姓也燒殺搶掠,導致百姓畏懼。如此得不到百姓的支援,這樣,他們黃巾軍無論在哪裡,似乎都是孤軍奮戰。
這些,是苦蝤認為黃巾軍必敗的一個方面。
另外,就是他們的內部,內部出現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