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還有各種用藤草編織的手工製品也不計其數。各種累計起來,已經超過了十萬之數。
這當中,大部份都是用蘆葦杆編織而成的一些草鞋、草蓆、籮筐、菜籃子等等。
當然了,別看這麼多東西。但是梁濟按劉顯的要求,這些東西全部都有一個記錄的。
這個主要是記錄著哪一個百姓交付了某些物資或是物品給劉府。因為劉顯交待過,每一樣物資,都有一定的價值,不管其價值是多少,都得要有一個詳細的記錄。這些記錄,也等於是記述著百姓對劉顯對柳林村劉府的支援,以及百姓們的貢獻。
劉顯想要發展起來,就不能白拿,這些全得要支付費用的。暫時還不能折現支付給百姓,但是隻要有記錄,那麼待劉顯把這些貨物拿去換錢換糧了,那麼到時候,就可以按這份記錄分發給百姓錢財。
只要讓百姓知道,他們曾經交給了劉府一點什麼都會有相應的報酬的話。那麼他們就會信服劉顯,感激劉顯,將來他們都會非常樂意為劉顯劉府辦事。到時候,劉顯也同樣可以做到一呼百應。
另外還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東西,反正只要是有價值的,劉府都會收納。
這個說起來,現在的柳林村劉府,就有點似是後世的那種垃圾收購站,真的是什麼都會回收。像動物皮毛,劉顯都交待劉府收納。
這個時候,就是文申及王豹都有些吃驚。
不說別的,三萬件棉衣。在這寒冷的冬季,誰不想擁有一件暖和的厚棉衣?而一件棉衣,其價值自然要比一般的衣服貴一些。
具體一件棉衣的價值幾何?這個其實也是可以推算得到的。一般的情況之下,衣服跟米糧價格的比例,約是50倍到100倍之間。
因為現在真的很難去計算成本價,也不能按成本價來計算棉衣的價值,並且,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候,各種商品的價格都會有所不同。
如夏天賣棉衣,不僅賣不出價,可能都不會有人買。
但是,普遍來說,其實無論是在某一個時代,都會有一個參考價。基本上,都會以糧食的價格來作為參考價。
後世,正常來說,一斤米糧,約是在3元左右,而一般的冬天的棉衣之類的,約就是兩三百元。這裡所說的,只是普遍的一般的正常的價格。如此,以米糧作為參考,棉衣的價值就是米糧的一百倍左右。
再放在現在這個三國時期,估計也差不多。米糧在未來一段時間之內,價值會在10文錢左右。那麼一件棉衣的價值,那麼就會在500文錢到一千文錢之間。
這裡就算是按最低的價格來計算,甚至考慮到現在普遍缺錢的情況之下,可以再減減價。就按300文錢一件來計算,這裡就已經是差不多一千萬錢的價值了。
再加上另外幾件一般的衣服呢?按減價來計算,最後就只買出一兩百文錢一件,這裡面也價值數百萬錢。
但實際的價格肯定不會這麼低,估計最後這批衣服,能賺會兩千萬錢左右。
兩千萬錢,其實就等於後世的600萬左右。
如果說,文申和王豹原來想著劉顯居然敢給官府打下價值數千萬錢的白條,那只是為了糊弄楊傑他們,他們根本就沒有想過劉顯會有錢還那數千萬錢。但現在,他們發現其實劉顯就算是按楊傑他們的糧價購買了那些糧食,劉顯還真的有錢支付。
他們不知道,其實這些錢,是數千上萬的百姓的勞動成果,這些其實並不是劉顯個人的錢。
何況,現在如何拿這些東西去套現都還是一個大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