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北齊帝業> 第四百零三章大勢已去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零三章大勢已去 (2 / 2)

魯廣達滿臉震驚之色,不解的看著這位老將。黃法氍疲憊的嘆了一口氣,在暖色的火光下,他臉上的老人斑愈發明顯,“吳明徹被王琳堵在池水河口,一戰全殲了,中路軍已經被打垮了……任忠,靠不住的……這場仗已經輸了,再不快走,王琳就要碾過來了。”

魯廣達持續失聲,這寥寥幾句話,所蘊含的訊息實在太大,一時間讓他轉不過彎來。

“唉,當初興師北伐,誰想到會是這個結局?大家拿出吃奶的勁,千算萬算,終究沒能鬥得過王琳。吳明徹一將無能累害三軍,他是南朝的罪人!”黃法氍沉沉嘆氣,說道後來,心底竟升起一股怒氣,他沉默了片刻,指向壽陽的方向:“等著瞧吧,從今往後,陳國大軍別想再踏入這裡一步了。”

大勢已去。

齊軍與陳軍在石樑附近連戰四場,互有勝負,合肥孤懸,黃法氍心知守合肥必不長久,要退往歷陽,於此同時,守在廣陵的裴忌也北上前往涇州,參與到與齊軍的這場對峙之中……王琳正掃蕩淮水南岸,主力暫時無暇南顧,陳軍還有一點點時間做準備。

而就是這點時間,決戰戰敗的訊息迅速傳播到大江南岸,震動臺城!在攻入江北之前,誰都相信陳軍必勝,哪怕後來高緯挾大勝之威,陳國君臣也自信勝算當有七分……高緯剛剛打了一場傾盡國力的大戰,他沒有這個能力找南朝算賬的。幾乎所有人都這麼想。

吳明徹的中路軍是朝廷手中最精銳的一支軍隊,陳霸先曾經帶著他們將入寇的北齊兵馬迎頭痛打,縱觀天下也難找到如此敢戰能戰的鐵軍……但這支兵馬折戟沉沙了,鋼鐵被硬生生崩碎了,當敗報傳來的一瞬,所有人都似乎聽見了“咔擦”一聲的清脆響聲,那是骨頭被打斷的聲音。

陳頊本來正在一處別院裡靜養病體,賞賞花,看看書,指望著能多撐幾年。他現在基本很少過問朝政了,沒事就叫上幾個寵愛一些的兒子、女兒,考較一下他們的學問,享受一下天倫之樂,但自從剛才,戰報傳來的時候,陳叔寶、陳叔陵都清楚的看到,父皇的臉色,當時就變了。

薄而淡的日光透過硃紅的格窗,斑斑點點灑在織錦的氈毯上……臺城的宮閣之內,現在是死一片的寂靜……雖然已經將至夏季,但陳頊還是覺得渾身都跟漏著風一般,渾身冰冷。他的手顫抖著合上奏摺,閉上眼睛:“把毛喜和淳于量給朕叫過來。”

內侍如逢大赦,小跑著躥了出去。陳頊蠟黃蒼白的臉上湧上些許潮紅,胸口起伏不定,彷彿多呼吸一下,都要耗費莫大的力量,儘管他的眼睛依舊闔著,坐在原地一動不動,臉上也還是一派平靜的樣子,但陳家兄弟此時都已經不敢再發出任何聲音了,紛紛低頭裝鵪鶉。

“臣淳于量(毛喜)覲見陛下!”不多時,毛喜和淳于量都趕來覲見了。陳頊睜開了眼睛,瞥了他們一眼,眼神示意宦者賜座,也不等他們謝恩,便徑直髮問道:

“吳明徹戰敗了,你們看這仗還有打下去的必要嗎?”

淳于量趕來的時候,心裡也想的是皇帝一定會問這件事,已經想好一番說辭,正要開口諫言,忽然想到身邊這位左光祿大夫才是皇帝的鐵桿心腹。淳于量現在雖然位高權重,但終歸還是地方軍頭出身,並非皇帝心中嫡系,皇帝顯然並不太信任他,何不讓毛喜先試一試水呢?

毛喜倒是沒有多大避諱,皇帝徑直髮問了,他也就徑直作答:“臣以為不可再戰。樊毅已然戰敗,扼住潁口阻絕河南通路之謀已成妄想,現在吳明徹又被王琳所殺,中路軍一敗,三路大軍已成雪崩之勢,難擋齊人兵鋒……還不止這個,齊軍已然攻破江陵,若非周炅父子力戰,天門恐怕也要失守……”

“你的意思,朕吃進去的地盤,又要全部吐出來?”陳頊面無表情,看不出喜怒,又瞥向淳于量:“你覺得呢?”

淳于量硬著頭皮說道:“臣也以為不可再戰……”還不等陳頊有表情波動,他又連忙補充道:“當然,臣只是說不再主動出戰,我們轉攻為守,放棄那些吃不下的地盤,依託城池和齊人周旋……但秦郡、譙郡、廣陵、江陽這四處,是一定要死保的。”

這個答案讓陳頊略略感到滿意,他點點頭復又問道:“此戰一敗,不論江北,就連建康京畿也是人心浮動,朕現在心裡是一團亂麻,卿有什麼可以教朕的?”

“臣不敢,”淳于量連忙垂下頭,做出恭敬的態度來,斟酌再三,說道:“建康京畿,尚有中軍三萬餘,加上各地輔兵,人數足有十萬餘眾,我們可以召集這些兵馬過來,在玄武湖上演武佈陣,揚我軍威。屆時士氣可定,人心也便可安了。”

“好。”陳頊頷首。此時毛喜又站出諫言道:“陛下,這樣一來,明面上人心是安定了,可這暗地裡,可能還有許多人不服呢……好教陛下知道,當日商議國策之時,許多官員反對我朝背盟,便是吳明徹與徐陵二人一力主張北伐。此戰一敗,朝野上下更是群情洶洶,陛下如果不加以處置,恐怕這把火就要燒到陛下身上了。”

陳頊默然半晌,帶著病色的蠟黃臉上愈顯蒼白,過了好一會兒,才說道:“朕知道了,明日上朝,朕會下詔將徐陵貶黜回家,這便算是給了群臣一個交代,也算是,給朕那個好女婿……一個交代。”

他的聲音雖然不大,但其中凜凜殺氣依然讓人心驚,在場眾人早已是重汗透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