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但凡是個熱血男兒,那個不想馳騁沙場的?陛下從小含著金湯匙長大,別說打仗了,連宮怕是都沒有出去過幾回,縱然天生大略雄才,可那也不過是請了一幫大臣圍在地圖前參劃而已,那有什麼趣味?
可身為天子,尤其是現在這個時候,就算是想要親自上陣,大臣們也鐵定不讓的……
那麼年輕,就被皇位給綁著,那裡也去不得,仔細想想,還有些可憐……也難怪喜歡這種出風頭的事。】
想到這裡,唐邕才覺得皇帝女婿不再是那麼老氣橫秋,有了少年人該有的意氣的傻勁。
也罷,就在眼皮底下,佈置得當,皇帝出不了什麼事。不過屆時面對滿朝文武群情洶洶,唐邕卻是不肯背這個鍋的,於是提醒道:“此事還應當先報與左相知曉……”
高緯裹上皮毛比狐狸都精,眼珠一轉就知道唐邕想的是什麼,沒好氣地說:
“你放寬心就是,朕就說朕腦袋一熱,一路跑過去的,都是朕自己的主意,凡事有朕一個人擔著,肯定不把你招出來,成不成?”
唐邕頓時尷尬無比,臉色微微有些發紅,十分無力地訥訥解釋道:“臣……臣不是這個意思……”
高緯也懶得跟他追究他到底是不是這個意思了,擺擺手就算此事揭過,道:“如此便說定了,朕親自過平城去找他談一談,不過該提防著的還是要提防著,免得突厥人真個發瘋,狗急跳牆。”
“……”
唐邕現在簡直要悔死了,他從一開始就不應該開口,莫名其妙就被套住了話頭,然後又莫名其妙站在了陛下這一邊,支援陛下親自去談。
雖然陛下拍著胸脯言之鑿鑿說責任他一個人擔下,但唐邕也知道自己是絕對脫不了干係了!上了賊船要下去那是那麼容易的?
皇帝身份擺在那裡,老慕容也許不會對皇帝擺臉色,既然不是皇帝的錯,那是誰的錯一目瞭然。回頭他們打聽起來,陛下來之前都跟誰商量過?答曰;陛下就召見了唐尚書一個人。那唐邕不被氣憤、後怕的大臣們群起討伐才怪!指不定繼祖珽之後,他唐邕也要變成彈劾的物件。
左相老慕容,那畢竟是他的頂頭上司!就在邊州榮養,脾氣倒是越養越暴。不管是要動手還是動嘴,唐邕都沒有還手的餘地。
這回可是被坑慘了!
唐邕正在那裡深深懊悔,陛下便又灌輸他那一套理論,“其實也沒必要擔心,朕覺得突厥人已經沒得選了,即便是眼前正面作戰,他們佔據兵力優勢尚且連個五五開的局面都打不出來,軍心早已喪盡,又在東面吃了那麼一個打敗仗,不可能再與我們起什麼爭端。撐死,也不過想要一個體麵點的臺階下,那朕便給他就是了!”
高緯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只要他腦子沒壞掉,就該知道朕現在實力雄厚,佔據上風,而他們東邊已經徹底被打廢了。西面他們也奈何不得我們,他要是還想打下去,朕隨時可以從晉陽及各地再調兵馬過來,再打下去,就會被朕一口吃掉。而他選擇跟朕談,恰恰說明他沒有這個膽量掀桌子,既然如此,朕還要怕他作甚?”
唐邕默不作聲,心想著好歹駁一駁皇帝的說法,給自己掙一個忠心直諫的名聲,被批鬥的時候也理直氣壯一點。
但叫他鬱悶的是皇帝的話樁樁件件都說到了點子上,即便他搜腸刮肚地找漏洞準備反駁,也尋不到很好的理由,心裡的鬱悶更不必提了,只得悶悶地奉承了一句:
“陛下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