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北齊帝業> 第三百二十七章傾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二十七章傾軋 (1 / 2)

北齊的情報系統的效用已經初步顯現,不過兩天前發生的事情,皇帝陛下馬上就能知道。此時,高緯呵呵笑道:

“朕要是得到像達奚長儒這樣的猛將,就算給他一個郡王爵朕都不會吝嗇,那會如宇文邕一般?朕看,這宇文邕千好萬好,就有一點不太行,那就是不會用人。”

眾臣自然紛紛稱頌皇帝聖明,心裡則買賣批起來。你倆是一丘之貉,就大哥別笑二哥了吧,你老丈人為什麼被貶到汾州做都督,自己心裡沒點數嘛?

不過這種想法也只能想想,誰說出來誰傻。其實嚴格來說,陛下對待功臣還是很不錯的,除了有時候御下嚴苛、疑心病重了一點,還是挺開明的君主。

一番馬匹過後,自然也就切入了正題。“南陽縣奏報,今夏雨水甚少,恐有饑荒,請朝廷早做準備……不光是南陽,隨州、襄陽多地都有旱災的跡象,今年恐怕要歉收,臣擔心……”

高緯目光一凝,說道:“怎麼朕的治下總是鬧些旱、澇災害?朕知道了,朕沒記錯的話,洛陽倉府之中還有不少儲糧吧?命他們早早做好準備,若真有大旱,便運洛陽的糧食接濟襄州等地。”

“陛下,臣反對。洛陽倉府之中的儲糧是備軍用的,河東各地的軍糧都要依賴洛陽運輸,陛下若是將洛陽倉府搬空了,萬一前線糧草不濟,恐有大患!”有人站出來反對。

高緯擺擺手道:“不至於,北周運氣大傷,朕不去找他們也就罷了,他們那裡敢捋朕的虎鬚?再說,朕也沒打算搬空洛陽倉,南陽的旱災或許也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嚴重。朝廷徵收賦稅,其目的,還不都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開倉放糧有何不妥?”

“南陽、襄陽各地剛剛為我朝佔領,大多還未歸心,現在就是一個收買民心的好時機!只是開倉放糧而已,便能輕輕鬆鬆收攏上百萬的百姓認同,朕覺得非但不虧,反而是我朝賺大了!所以,要真的最後變成旱災,這件事,朕非做不可!”

“這樣吧,洛陽倉搬空了多少,等到秋收之後,朕再原樣補回去!……哦,對了,賦稅也一併減免了!”

眾人思索之後,都覺得利大於弊,紛紛贊同。祖珽眉頭頓展,高興地說道:“陛下真仁君也!此一舉,可得襄陽諸州穩固,實在是大好的善政!如此一來,我朝對這些地方的控制,將大大增加!”

高緯道:“南陽、襄陽,自古人傑地靈,眼下雖田畝荒蕪,無非因戰亂影響,加上從前偽周官僚未好好治理所致。只要不要將百姓壓迫得太狠,鼓勵農桑,相信能夠恢復生機的。祖卿,你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祖珽說:“陛下思慮周全,臣在大略上也做不了多少補充,只有從細節上下手了。臣想了一下,旱災過後,百姓的生計必然受影響,別說儲糧,恐怕連耕地所用的種子也沒有,臣以為,可由官府作保出外籌措種子。至於所需之錢,一方面讓農戶節衣縮食擠出一部分來,先將田地種上,秋收之時方有收穫。”

“還有,就是要從這些地方遷走一部分百姓去別州墾荒種地。可由官府先發給三個月的口糧,並配發種子,當然,也可以繼續我們從前用過的以工代賑那一套,河東不管什麼時候都是缺人的,光是建軍屯糧倉每年就要不少的人力,正好。如果是搬遷,那就讓各地重新登記造冊,如果沒有,以三月為期或者六月為期,幹完活之後便迴歸本籍,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有人有不同的聲音:“流民居無定所,萬一他們領了口糧,又逃出本州,豈不是雞飛蛋打?”

祖珽滿懷信心,乜了他一眼:“不妨,百姓讀的書少,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性格還是很淳樸的,他們只要有糧吃,有地種,諒他們不會輕易逃走。俗話說故土難離,他們的故土若真的能夠生存,他們能輕易捨棄嗎?就是真的有人跑了,畢竟是少數,也無礙大局。”

“不過,一些防範措施也要跟上,比如,他們領了口糧、種子,可依地理以十戶為連保,以互相監督,不得擅離。其實也沒有必要花太多心思在上面,他們現在有飯吃,又眼望著可以收成的莊稼,肯定不會跑的。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你是他們,忍飢挨餓、流離失所忽然遇到這等好事,你將如何處之?”

眾人皆是默然,祖珽這個老瞎子倒是才華橫溢,一個人頂一整個內閣班子,他們也找不出多少漏洞。祖珽接著說道:“不過有一件事要注意,朝廷的政令雖好,但就怕地方官員不作為,尸位素餐。還是那句話,要嚴打!不光是貪贓枉法要降職,政績不佳也要降職。尤其受災的地方,政績考核不光不能放鬆,反而要加倍嚴厲才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