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山話劇團他是有百分之十的股份的,成立的時候劉周已經往裡面注入了不少的資產,但卻不用自己出一分錢。
現在又注資三十萬,又不稀釋自己的股份,張晨能做的就是認真工作,把話劇團經營好。
“劉董,你注資完這三十萬就不用再往裡投錢了,話劇團已經基本可以完成自我造血。”
說完張晨將最近話劇團的經營情況和劉周講述了一下。
現在話劇團上演的話劇主要有兩部,一部就是田有良老師帶著他98級學生搞出來的話劇《翠花,上酸菜》。
這出話劇雖然新穎,但是顯然無法達到像《驢得水》那樣轟動的影響力。
只在首都劇院公演了五場,就因上座率不足五層就沒再上演了,轉而去了其他的一些小劇院演出,倒也經常能把票賣出去。
雖說如此,但是田有良和他的學生已經非常滿意,中戲表演系最近幾屆除了96級還有哪屆在學生時期就能在外面的劇院公演話劇的?
毫無疑問沒有!
這也讓他們受到了不小的關注,也惹得學校裡的學弟學妹們的矚目。
不過這出話劇掙的錢不算多,扣掉成本,才掙了不到十萬塊錢。
話劇團主要掙錢的還是另一處話劇,重新排練的《驢得水》。
雖說換了演員,但是這出話劇的影響力仍然在,在首都劇院斷斷續續演出了十場,同樣場場爆滿。
這出話劇扣除成本,掙了有將近七十萬。
這幾個月話劇的收入有差不多八十萬,但是支出也比較大。
現在成立話劇團了需要正規運營,不像是之前劉周拉著幾個同學就上了。
不僅有人員的工資,房子的租金還有一些其他的雜七雜八的費用,再加上置辦的其他一些服裝道具什麼的,還有外出演出時一些打點的費用,只剩下四十多萬。
聽完張晨的彙報,劉周感覺話劇市場確實和電影市場沒法比,搞了這麼久才掙了四十多萬,劉週一部電影就掙了一兩千萬。
這時劉周好奇地問道:
“新排練的《驢得水》張一曼這個角色是誰演的?”
“是中戲導演系的一個學生,叫湯維,演得挺不錯。”
聽到這個名字,劉周也沒多說什麼,接著問道:
“那你有考慮把這新排練的《驢得水》帶到魔都去演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