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言家的政敵,但也沒有依附言家。朝野中也有不少官員知曉明正的為人作風。
在言番看來,如果殺了明正,那麼必然,將來的自己會遭受史學家的罵名,可他根
本不在意。人死之後如何他從不理會,他只要當下的權勢無雙。
殺了明家,便能給所有沒有依附於言家的勢力一記警鐘。所以言番知道沈小獵的來
意,但區區一個沈小獵,不值得自己改變主意,甚至不值得自己見一面。
如果沈小獵還是那年那個才華滿京都的天才少年,如果能跟自己家的孩子相比,那
他不介意多一名天才謀士,而賣給明家一個人情,可沈小獵如今是朝野中所有官員的笑柄。
最終,沈小獵沒有見到言番。
但天無絕人之路,他見到了言醒。
言醒一直在留意沈小獵,這個當年風評不差於自己的天才少年,即便在言醒看來,
沈小獵也是真的廢了。但今日黃昏時分,他見到了寒風中的沈小獵,他忽然從沈小獵渾濁的
眸子裡感受到了不同往日的一種睿智。
那一瞬間,他忽然有些不安。言醒忽然對沈小獵的到來有了興趣,他自然知道沈小
獵的來意,卻很想聽聽,這個朝野中的笑柄,白陽書院裡的廢物會怎麼與自己談判。
於是乎,這兩個最為聰明的少年,開始了第一次交談。
沈小獵知道,言醒在言家有著絕對的話語權。他本就不指望等來言番,因為他就是
衝著言醒來的。
言番為官多年,各間立場早已無法撼動,但言醒可謂剛出茅廬,加之在言番之上的
睿智,其行事方針,必然不同於其父言番。
言府的一處長亭,言醒帶著沈小獵漫步在言府,彷彿在招待一個客人。
沈小獵知道,如果今日自己表現出了利用價值,便是客人,如果今日自己表現平常
,乃至還是那副廢物形象或者只是一味的哀求,那麼自己很快便會被轟出門。
所以在言醒支開了下人後,沈小獵便直接開門見山道:
“明家不能死的原因我想公子應該清楚,其一,明正官職雖低,但為官清正,咱們
的陛下縱然將此事交於了言家,但內心的期望恐怕是想讓言家還明家一個公道。也是對言家
的一次試探。因為整個朝堂,恐怕沒有人會真的相信,明員外會通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