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科舉:朝廷要盡力推廣,落實到每個州,每個縣,每條村,要讓天下人知道朝廷重視科舉。如果可以,給每個參加科舉的學子提供前往帝都決賽的盤纏。”
“注意,一定要確保科舉的公平公正,不能讓科舉成為某些人暗箱操作的工具,考試沒有開始前,考題被提前知道是大忌。”
“善用履歷:科舉選拔的人才,或者是正準備就任某地的官員,讓他們填寫個人履歷,收藏進入檔案袋,作為未來考核的標準,若是為官期間作為與履歷目標相差巨大,不予晉升。”
方源沉吟片刻,緩緩將自己的淺見說出。
只是即興而言,不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方案,純當是茶餘飯後閒聊。
“受教了!”
“回去之後,我必定面見陛下告知!”
李世民聽著,也是沉吟片刻才開口。
他其實也想過重視科舉,但不少大臣都諫言反對。
考慮到延續隋朝的科舉會被人說大唐沒有出息,一直不怎麼重視。
現在聽到方源所言,他決定回去之後,一定力排眾議,重視科舉,並提出個人履歷。
而且不僅是科舉選拔的人才,就是現在各地的官員,不管大小,也應該填寫一份個人履歷上來。
如此,不僅能夠知道他們之前幹了什麼,以後想幹什麼也能夠知道。
“哈哈哈”
“要是有賞賜可別忘了本官。”
方源先是一愣,隨即哈哈笑道。
“自然不會。”
“對了,這次過來,還給你帶來了細鹽分紅。”
李世民搖搖頭笑道。
關於方源賣官一事,他也不再追究。
如方源所說,他只有建議權,且個人履歷是個好東西,按照方源的操作,選出的官員確實是比朝廷選拔的好。
說著,向身後的中年人使眼色,對方立即退下,出刺史府搬運東西。
片刻之後,就看到對方一個人扛著一個大箱子進來,不比孫泰河的那兩個小。
箱子放在地上的時候,重重轟隆了一聲,令方源不由得對這個年輕護衛刮目相看。
“這是第一次賣細鹽賺到的分紅,總共六十貫。”
李世民笑道。
朝廷的細鹽不僅是朝廷賣。
還有朝中的某些大臣,也分了一部分去賣。
經營方式好比皇室是開發商,朝廷是一級代理商,大臣也是一級代理商,所以錢來得快,不需要等各地銷售回流。
“謝謝李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