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之七海為王> 第四百二十二章 殖民地政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二十二章 殖民地政策 (1 / 3)

李肇基說:“我當然不會讓你們只帶這麼點人去做如此危險的工作。

公司會提前預支一部分支援,你們很幸運,遇到了李為經先生這樣專業的商人。”

李為經遞給二人一份清單,這包括了一支正在準備南下的船隊,船隊的組成很複雜,有華商的船也有東方商社的船,可以為其提供運輸服務,足夠運輸超過八百人,而繳獲自海盜的船也可以抽調一部分,運輸量可以增加很多。

此外,李為經從東方商社的兵工廠裡訂購了四百杆火繩槍和大量彈藥,而李肇基友情價格出售的武器則更多,主要是在北征期間繳獲的清軍物資,包括四百套鎖甲或鐵甲,長矛、腰刀這類冷兵器,另有兩百杆鳥銃。

除此之外,李肇基還為這支遠征古晉的軍隊配備了四門火炮,全部是從濟州島得到的遼鎮火炮,鑄造於崇禎六年,是前明朝巡撫熊文燦督造的小型紅夷炮,在清朝稱之為嚴威炮。

這種火炮有著漂亮的紡錘體,無論是鑄炮技藝還是形制用料都是合格的。其火炮總重二百多公斤,可以算作三磅炮,有效射程超過了三百米。這是明朝鑄造的火炮的裡,少數可以用來改裝成野戰炮的火炮。

而如果施琅還嫌火力不足,繳獲的佛朗機有的是。

可以說,李為經從東方商社採買加上李肇基捐贈的武器,能夠輕易武裝起一千二百人的軍隊。

古晉地區的馬來軍隊只有兩三千人,缺乏火器,都是一些冷兵器部隊,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宗教瘋子的戰鬥意志強橫,在宗教人士的忽悠和興奮藥物的加持下,可能會發動悍不畏死的衝鋒。

顧榮當了這麼些年的海盜,也沒見過這樣富足的軍械,他頓時信心滿滿,但並未直接表達態度,而是看向施琅,畢竟施琅對目的地的瞭解比自己深入。

施琅說道:“如果只是擊潰當地的貴人和他們的軍隊,佔領古晉城,已經足夠了,但我需要一些時間招募人手和訓練士兵。

六個月,怎麼樣,我們可以在淡水聚集。”

李為經立刻搖頭:“不,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你只有三個月的時間,而且地點也不能在淡水,而是在北大年。我們的股東林同文先生會給你安排訓練場和物資。

你應該沒有去過淡水吧,那裡很繁華,人手永遠不夠,你把海盜和鄭家那些人招募去,這些傢伙一定會扔掉鳥銃,跑去工廠裡打工的。

而北風集結馬上要結束了,十五天內,你必須南下。”

顧榮問:“我們北大年國訓練軍隊,那裡的國王難道不會對我們下手嗎?”

李為經直接給了一個肯定的答案,但卻沒有解釋。南洋充斥著大大小小的蘇丹國,這些國家普遍文明程度比較低,因此很倚重華人和印,度商人,而華人在北大年很有影響力,那裡被稱之為大泥,是中國商品的集散地。

林同文不僅是北大年蘇丹的座上賓,同時是北大年的港主。港主近乎於一種地方藩王,他們會從一條河流入海口到另外一條河流入海口圈定土地,然後打造自己的國度,只要給國王或者蘇丹繳納足夠的賦稅就可以了。

所以,那位股東有足夠的土地和資源用來安置這支軍隊進行訓練。

“那我需要馬上去福建。”施琅說道。

“可以,我會可以兩艘繳獲的海盜船和一些開船的人手,我們可以十五天後去香港集結。”李為經說道,顯然,在婆羅洲公司,他才是最高話事人,顧榮和施琅之負責領兵作戰。

在南洋,尤其是北大年這樣的地方,隨時可以招募到僱傭兵,那裡流散了很多的葡萄牙人及其後裔,還有日本切支丹,都是不錯計程車兵。但很顯然,施琅和顧榮都想用自己熟悉的人,顧榮還算簡單,只需要李肇基釋放海盜他就重新擁有一支隊伍,而施琅卻需要前往福建,招募流散的鄭家力量。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