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的日光照射在大地上,拙政園的行宮內異常的安靜,噶盧岱安靜的坐在太后的殿內,總是的福晉們都來了,她們再次把目標都對準了皇子福晉們。
尹根覺羅氏有了一個女兒,其餘的福晉基本沒有喜訊傳來,福晉們當然拿捏到了把柄,準備把自家的秀女送進皇子們的身邊,若是能受寵生下一兒半女就更好了。
南邊的臣子們,瞧著李煦的侄女進宮,得到了康熙的寵愛,在深宮內,不光是有了一個棲身之處的,更是給家裡打來了不少的利益。
大家紛紛去李煦的府邸恭維,更詢問對方如何做到的。
“三福晉、四福晉,你們二人進宮了有一年時間了,還未有給阿哥們開枝散葉?”豫郡王老福晉瞧著二人問道。
豫郡王今年從關外來京城定居了,康熙更是特令,抵京的親王們攜帶嫡福晉一起南巡。
這些嫡福晉們大多是蒙古的貴女出身,與當年太皇太后的做法一樣,就是源源不斷的把家族女送入京城的。
康熙有分寸,從關外進來選秀的秀女,大多是指婚給了宗室的阿哥們,讓他們能相互制約,他才能安心的。
“老福晉,這不是您該關心的事兒吧。”三福晉是沉不住氣了,噶盧岱有父兄們的幫忙和守護,三福晉的背後,父兄們更護著側福晉的。
太后端著茶杯,抿了一口後,放在了一旁的桌子上。
“琪琪格,你怎麼還是這個脾氣,咱們不說好了,頤養天年就好,小輩的人還是他們自己來處理才是。”太后看向豫郡王老福晉說道。
老豫郡王在時,與老福晉提到過,就算是家族再難熬,都不能往宮內送人。
老郡王走了之後,老福晉在現任豫郡王挑唆下,早忘了老君王的叮囑了。
“娘娘,您這話說的,我不過是擔憂而已。”老豫郡王福晉說道。
“兒孫自有兒孫福。”老禮親王福晉說道。
出嫁前,太后與老禮親王福晉是好友,算是相互幫襯著。
京城內,不少的女眷都站在了太皇太后的身側,太后這邊的人格外的少了。
“娘娘,此話說的,還是老人把關才是最好的。”老豫郡王福晉趕緊說道。
噶盧岱安靜的坐在了一旁,凝視著太后,發現她不太樂意聽這些話。
“好了,好容易聚集在這裡,不用說這個了。”太后發話道。“老三家的,你也收斂一下脾氣,老豫郡王福晉是為了你好的。”
話音落下,三福晉趕緊起身應道,又轉身衝著老豫郡王福晉彎身道歉。
噶盧岱的眼神一直沒有離開幾位老宗親福晉,發現她們都是一副自以為是的模樣。
“娘娘,今日天色已經晚了,臣婦們先告辭了。”老禮親王往外面看了一眼天色,趕緊與太后告辭了。
等到宗親福晉們離開後,宮妃與福晉們才挨著下首位的位置坐著。